关羽单刀赴会

关羽单刀赴会,第1张

关羽单刀赴会 关羽单刀赴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

先亮答案,历史上关羽确实有一次单刀赴会的经历,但论阵势及情形,和《三国演义》里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在《三国演义》中,东吴想向刘备索要之前借给他们的荆州,时值荆州是关羽在驻守,于是关羽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提着大刀领着周仓去赴宴,期间谈笑风生毫不畏惧,最终全身而退,成为美谈。

在回到史实中,这单刀赴会单的可就不是那八十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刀了,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当时驻扎在益阳的鲁肃却是约了关羽见面,但二人可没有心情坐下来喝酒,而是各带了一些兵马在相距百步的的两头深情对望着:肃住益阳,与羽相拒。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三国志》中的记载与小说中有些许不同:1、关羽可没领着周仓去东吴腹地喝酒(况且周仓就是虚构人物),而是带了士兵(士兵必然持有军械)与鲁肃在两军的中间地带会面;2、段末最后一句写到了“诸将军单刀俱会”,这个单刀压根就不仅仅是关羽的大刀,而是说双方都只带了随身的佩刀而不是杀敌的长刀,这也是最容易误导读者的地方。

之后双方进入了谈判阶段,鲁大师可没小说中那么好的脾气,直奔主题说明来意:自己去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鲁肃意思说我们当年看你们走投无路才借地盘给你们,现在你们占领了益州,实力也越来越强,为毛没有归还荆州的意思,不还也就罢了,让你们还三郡你们又拒绝,还要嫑脸了?你看,大师的态度也很强硬,丝毫没有畏惧关羽的意思,反过来也可以说鲁肃传中这单刀赴会的剧情完全是在体现鲁大师的英勇以及蜀国的“赖皮”。

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向东吴归还了荆州数地,也让两国紧张的关系暂时得到了缓和。

为什么罗贯中能写出名著而现在的一些自以为很厉害的自媒体却永远也不能呢,就是因为罗贯中懂得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来迎合百姓的口味,并恰到好处的蹭热点,还能让人不反感,这就比那些天天吹嘘自己的水文“不知为何”又爆炸的小生们高明万倍了。

到了元朝,《三国志平话》的出现有一次掀起了一股三国热,这其中的单刀赴会也就是罗贯中主要取材之处了,平话中的关公带了几十人去东吴大营赴宴,且不穿战甲只带佩刀一口,当时东吴的3000甲士已将关公等人包围,关公倒是很淡定,边饮酒边讽刺东吴的乐师们水平太差,于是大发雷霆一把抓住鲁肃,鲁肃吓得跪地求饶,于是关公全身而退。

而胆大的罗贯中就只安排周仓陪同了,并在酒酣之际让关羽提刀抓鲁肃行至江边,这两个版本的鲁大师都是一副胆小如鼠的形象。

所以,还是那句话,小说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但史实才是大家能够装X的资本啊~文/车逻辑的逻辑所以大师才说吴蜀联盟不能破裂…

单刀赴会这个事是有的。

但有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演义的,关羽带周仓等少数将领赴江与吴国的鲁肃赴会,鲁肃索要荆州,并暗藏刀斧手,决心关羽不从则杀之。

关羽从容镇定,借酒醉为名持刀挟迫鲁肃离开险地,即未归还荆州,也未遭到袭击。

武圣关公的智略和胆识跃然纸上。

但历史的真实却恰恰相反。

不是关羽单刀赴会,而是鲁肃单刀赴会。

刘备攻取益州后,孙权派诸葛瑾索要“借”去的荆州,刘备不还,说夺取了凉州再还。

孙权大怒,派吕蒙攻打荆州三郡。

吴蜀联盟面临破裂。

鲁肃为了吴蜀联盟的大局着想,亲去关羽营地单刀赴会,说服刘备与关羽。

鲁肃说:“当初刘备在长坂坡时,兵马不足,计穷虑竭,吴主同情刘备没有栖身之地,才割爱借荆州以济其患,使有所庇荫,但刘备矫饰私情,已取得益州,还想兼并荆州,这种行为联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还是有头面的领袖人物呢!我知道有这样的话: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将军你我都是重任再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义辅主,反而一味曲护其短,哪里会有什么帮助呢?”,一番话说的关羽理曲词穷。

单刀赴会的结果,是双方再次结盟,平反荆州:蜀吴双方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长沙,江夏,桂阳以东之地属东吴,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之地属西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637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