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帘在望

杏帘在望,第1张

杏帘在望 林黛玉那首《杏帘在望》好在哪里?

谢谢邀请!林黛玉的《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首诗是在元妃贾元春省亲,畅游大观园,饮酒吟诗的场面上,黛玉为宝玉所写的诗。

本来是在元春省亲这个喜庆的场面上,太太、少爷、小姐各自写诗,拿出来,互相品评诗的才华。

有的就写好了,也拿出来给人看了,黛玉也写好了,却没有拿出来,再看看宝玉,不仅没有写好,反而没有什么诗的味道,根本不能拿出来,黛玉为了宝玉的面子,就把自己写的这首《杏帘在望》诗拿出来,说是宝玉写的,元春一看,非常高兴,随时就夸奖宝玉学习进步了。

这首诗写的是一副太平盛世的田园风光,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给人一种愉悦的美感。

盛赞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元春看了当然高兴。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样的美景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艺术上,无论是句式对偶,还是选词用语都是上乘。

“世上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盛赞当今皇帝福泽天下黎民百姓,正中元妃贾元春的心意,元春怎能不夸赞宝玉?这首诗在思想情感上,正是贵族阶层的少爷、小姐养尊处优!、吃喝不愁的生活体现。

他们自从出生到现在,怎能知道下层劳动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受尽熬煎,劳动成果被统治者掠夺去,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有许多地方的老百姓饿得没有办法去吃观音土,哪来的“盛世无饥馁”,饿死的人还少吗?又说“何须耕织忙”,老百姓一年忙到头,哪一天也不会闲着,不去忙着耕织,生活会更苦!可见黛玉不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

这首诗的真正作者是小说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是了解的,之所以这样写,是文章刻画人物的需要。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畅游大观园,宝玉献诗四首,其实《杏帘在望》一首实为黛玉替宝玉所作,也就是说这一首诗纯粹是黛玉的作品,偏偏元春对这一首诗大为称赏,并说宝玉这首诗有进步了。

那么受到贾妃元春肯定的黛玉的这首《杏帘在望》,它究竟好在哪里呢?黛玉为人率真直白不虚伪,诗观也推崇自然清新不饰雕琢的作品,这从她教香菱学诗那一回中不难看出来,黛玉向香菱推荐的诗人也是呤咏田园自然清新的诗人,比如王维,比如陶渊明,尤其是他们在人格上也和黛玉接近,故而黛玉之诗颇受他们影响: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这是黛玉《杏帘在望》一诗的中间两联,也是最出彩的两联,一幅田园风光映入我们的眼帘,名词动词的运用极富画面感,大有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韵味,可谓诗中有画,纯以客观景象出之,又给人无限的主观想象,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兼具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遗风。

黛玉的《葬花吟》固然不错,我更以为这首《杏帘在望》更能体现她的诗观诗美和灵秀之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66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