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菌视频

肿胀菌视频,第1张

肿胀菌视频 牛放线菌病如何防治?

答:放线菌病是家畜(主要是牛)的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肿瘤)和慢性化脓为特征,那么养牛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该如何防治牛放线菌病呢? 一、放线菌病病原 病原为牛放线菌,伊氏放线菌和猪放线菌,该菌抵抗力不强,80℃,5min即可杀死,普通消毒都有杀灭作用。

本病一般呈散发性,以2~5岁的牛易感,幼龄牛换牙齿的时候也常发,在自然界,病菌分布甚广,健康牛的口腔和咽的黏膜、扁桃体、龋齿中常有寄生。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侵入组织而引起感染,例如当喂给硬干草、植物芒等常使口腔黏膜刺伤而感染致病: 二、放线菌病的症状表现 上下颌骨肿大,界限明显、不能移动或在第二三四口齿处发生,圧之有痛感,肿胀通常进展缓慢,经数月乃至一年,往往要到咀嚼已经困难时才被发现,有时肿胀发展迅速,在l~2个月内可能蔓延至大部分的头骨,硬腭肿大,间有臼齿脱落。

病牛呼吸,咀嚼、吞咽均感困难,导致营养的摄人受到影响而很快消瘦。

骨骼常逐渐发生稀疏性骨炎,病部皮肤附着于骨骼,有时皮肤化脓破溃,流出脓液,多形成瘘管,肉芽性肿胀经久不愈,头、颈、颌下部软组织也常发生硬结,不热不痛。

舌和咽部组织织变硬时,称为“木舌病”,病牛流涎、咳嗽、口鼻不洁、咀嚼困难。

乳房患病时,呈弥漫性肿大或有局灶性硬结,病畜乳汁黏稠,混有脓液。

在病部可形成一中心化脓灶,当细菌侵入骨骼时,骨骼增大,状似蜂窝。

病程长的病例,菌块有钙化的可能。

三、如何诊断放线菌病?放线菌病的病症和病变变化比较特殊,不易和其他传染病混淆,故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将脓液内的颗粒用水洗净,然后存玻片上压碎,加入一滴15%氢氧化钾溶液,覆盖玻片,在低倍弱光下镜检,可见特征性菊花状菌块的结构,四周有屈光性较强的放线形琨棒状体,牛放线杆菌多发生于然组织,“木舌病”不常见。

牛放线菌病和放线杆菌在临床上基本一致的,没有必要把它们严格区别。

另外,化脓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类似症状。

四、如何防治放线菌病?1、预防预防对本病的发生十分重要,舍饲时于饲喂前将干草、谷糠,特别是芒的麦秸等侵软,避免刺伤口腔黏膜,注意防止皮肤、粘膜发生损伤,有伤口要及时处理、治疗。

2、病畜可采取如下方法治疗①硬结可用外科手术切除若有瘘管形成,要连同瘘管彻底切除,切除后的新创腔,用碘酊纱布填塞,1~2天更换1次。

伤口周围注射10%碘仿乙醚或2%碘的水溶液。

也可用烧烙法多次火烙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②内服碘化钾成年牛5~10g,犊牛2~4g。

可连用~4周。

重症可静脉注射10%碘化钠,每次50~100ml,隔日次,共用3一5次。

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碘中毒现象(黏膜卡他、皮肤发疹、脱毛、消瘦和食欲缺乏等),应暂停用药5~6天,或减少剂量。

③抗生素治疗一般可同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注射于患部周围,每日1次,连续5日为一个疗程。

也可试用红霉素、金霉素或土霉素。

链霉素与碘化钾同时应用,对于软组织放线菌肿和木舌病效果显着,此外,患部用X射线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670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