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自君之出矣

赋得自君之出矣,第1张

赋得自君之出矣 古诗中的赋得体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出现的?

赋得体诗:我最早接触赋得体诗缘于我的一位忘年交,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沛然先生。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刘老先生存有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册试帖诗,我有幸拜读过。

记得试帖诗为五言八韵。

诗题多为古诗句,但也有《眼镜》、《鼻烟壶》等清朝时罕见之物为诗题。

诗前都有赋得二字。

后来才知道除试贴诗外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这应是赋得体诗的开端之作。

另外,也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赋诗亦标赋得二字。

赋得体,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的诗,多冠以“赋得”二字。

科举考试时试帖诗,试题多取成句,故题首也写作“赋得”。

另外,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也有加“赋得”二字于诗题之上。

赋得诗虽然与应制有联系,但不等同于应制诗或试帖诗。

最早的赋得体诗产生于南北朝的梁代!而试帖诗,起于唐代。

最早的一首赋得体诗是萧雉的《赋得翠石应令诗》:依峰形似镜,构岭势如莲。

映林同绿柳,临池乱百川。

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

有迈东明上,来游皆羽仙。

赋得体诗保持命题或分题写诗的特点,其题意,或咏物、或咏史、或设想一种情景、或采用前人语句,由命题并注意限韵,可谓花样繁多。

到梁元帝萧绎的赋得体诗,除咏物诗外,采前人诗句为诗就十分明显,如《赋得涉江采芙蓉》与《兰泽多芳草》,均采用《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的句子而成题。

其《赋得兰泽多芳草》: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芬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径,十步岂难稀。

唐朝以后,赋得体诗命题上承继六朝,同时赋得体除如用于应制外,试帖诗也用赋得体,但形式上采用五言六韵或八韵。

在这两者之外,赋得体诗也用于文人宴集时命题赋诗,或诗人自己赋诗时用之。

如钱起的《赋得浦口望斜月送皇甫判官》:起西楼月,依依向浦斜。

动摇生浅浪,明灭照寒沙。

水渚犹疑雪,梅林不辨花。

送君无可赠,持此代瑶花。

再如杜审言的《赋得妾薄命》:草绿长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这两首为五言律诗,此外尚有以绝句出现的,如杨炯的《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五言绝句,而白居易的《赋得听边雁》却是七言绝句。

应制诗与试帖诗以外的唐人赋得体诗,在形式上要灵活得多,内容也广泛些,这种特色一直延续到后世的赋得体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685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