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

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第1张

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古代把争霸天下叫做逐鹿中原?

“逐鹿中原”这个成语,比喻的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汉书·蒯通传》说到“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原来这里的“鹿”比喻的是皇帝的位置。

其实在比秦汉更久远的远古时代,中国历史上就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会战——涿鹿之战。

“逐鹿中原”的“逐鹿”为什么和“涿鹿之战”中的“涿鹿”如此相似呢?两者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来到距今约5000余年前的华夏大地。

此时,代表华夏文明的黄帝、炎帝等部落,与来自东夷的蚩尤部落在涿鹿这个地方进行了一场大会战。

中国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据记载,黄帝是轩辕氏的首领,从西北内迁至中原,而炎帝是中原土生土长的神农氏后裔,黄帝与炎帝之间也曾进行过一场“阪泉之战”,最终以黄帝获胜而告终。

战后入主中原的黄帝部落并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很快又面临了更加严峻的威胁,那就是来自东夷的蚩尤九黎部族。

《史记·五帝本纪》写到:“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意思是蚩尤这个人带领部落作乱,不听黄帝的命令,黄帝于是团结包括炎帝在内的中原各部落力量,与蚩尤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开战,并将其擒拿击杀。

涿鹿之战的结局是华夏民族最终击败了异族,成为了中原的主人,对后世千百年中华大地的发展走向起了决定性影响。

史学大师夏曾佑先生曾说过:“涿鹿之战关于中国大矣!此战黄帝如不胜,则中华民族将西徒葱岭(指帕米尔高原)度其游牧生活。

而中国历史将尽为蚩尤之历史矣。

有句耳熟能详的成语叫做“逐鹿中原”,用来比喻天下大乱时群雄并起,争夺政权。

为什么说逐鹿而不是其他动物?难道鹿和国家政权有重要关系吗?“逐鹿中原”这句成语出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谋士蒯通曾对汉高祖刘邦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这里以鹿比喻帝位,言下之意就是说秦朝丢失了它的帝位,天下英豪竞相争夺,有才能者自然捷足先登。

用鹿来比喻政权、位置,由来较早。

《春秋•襄公十四年》就曾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也是用捕鹿来譬喻两国争夺政权。

这种喻指渐为世人接受,后代常以“逐鹿”譬喻争夺统治权,如《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就说到:“于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

”为什么成语会提及逐鹿,而不是逐虎、逐熊、逐狼呢?成语“逐鹿中原”的意思是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比喻很多人为夺取政权而争战。

其中,“鹿”喻指“帝位”、“国家政权”。

“鹿”何以指政权?这要从商王武丁逐鹿说起。

鹿全身是宝,除皮肉可供衣食用外,鹿血、鹿茸、鹿骨等都是极名贵的中药。

由于这些原因,商王武丁特别喜欢逐鹿,为了逐鹿,可以一连数日奔走在中原大地上,不理朝政。

从商王武丁开始,“逐鹿”活动一直深得历代帝王所爱,又由于在古时候,鹿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只有一定级别的贵族才有逐鹿的资格,帝王失去了猎鹿的资格,也就是失去了“帝位'“政权'于是,“逐鹿”之举便成为历代政治家争夺政权的代名词。

鹿有美丽的外形、温驯的性格,被人们看成是瑞兽,自古以来被看做友善的象征。

人们常用鹿肉招待客人,诸侯之间常用鹿皮作为礼物互相赠送。

《诗经》中有一篇《鹿鸣》,写的是周文王大宴群臣及宾客的场面,其中写道r“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呦呦鹿鸣”比兴宾主之间的倾心交谈、相互呼应。

后来,古人称招待嘉宾之宴为“鹿鸣宴”。

有人认为“鹿”、“禄”两字相通,逐鹿实际是逐禄之意。

这种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还得注意到鹿在古代的特殊地位。

鹿在古代被视作吉祥之兽,非常珍贵,不仅是狩猎时的最好猎物,还被人们当作图腾的灵物加以崇拜。

如果人们得到鹿,不管是自己食用还是贸易交换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猎人们追逐野鹿时,形势紧急,箭拔弩张,用这种场面来譬喻群雄争夺天下,还真形象贴切。

除了喻指争夺政权外,人们还常用逐鹿比喻追逐名利富贵,算是对这个词语的新阐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68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