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之战

崤之战,第1张

崤之战 崤之战,秦国在春秋最大的败仗,为何被晋国断了归路?

国与国之间,利益是最大的诱惑,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平时两家成为儿女亲家,都是说结为秦晋之好,确实春秋时期的秦国、晋国开始关系很好,特别是秦穆公时期,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国发生骊姬之乱,世子申生被杀,二公子重耳、三公子夷吾逃亡。

后来趁晋献公病死,秦穆公先护送三公子夷吾回国为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乱政身死,秦穆公又接纳在外逃亡的公子重耳,将自己的女儿怀赢公主许配给他,又派大军护送公子重耳做了国君,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欲称霸诸侯,在秦穆公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城濮之战,终成春秋霸主。

后来郑国对晋国不敬,晋文公又联合秦穆公共同出兵伐郑,晋国从东、北面围郑,秦国从西面围郑。

郑国有了灭国危险,在此危亡之际,郑国大夫烛之武,夜里缒城墙而出,到秦军大营见了秦穆公,向秦穆公分析了灭郑对晋有利对秦有害的利害关系,并向秦穆公许出了丰厚的条件,秦穆公恍然大悟,随即在没向晋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撤了军。

晋军知道后,将士们都非常愤怒,纷纷要求攻打秦军。

晋文公从大局出发,称霸中原诸侯,很需要秦国的帮助,同时秦穆公对自己又有大恩,岂可就此绝好秦国?于是也与郑国和好后撤军了,但从此为晋人种下仇恨秦国的种子。

郑国郑文公去世,郑国大丧,留驻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逢孙等人密告秦穆公,郑国大丧不稳,正是袭取郑国的大好时机,他们可以作内应。

秦穆公也很想向东发展,称霸中原诸侯,而这时晋文公也去世了,晋国大丧,也不会注意秦军袭郑,就同意了杞子的建议,决定出兵袭郑。

老臣蹇叔等谏阻,千里奔袭,劳师远征,不吉,晋军必定会在崤山伏击秦军,秦军将有去无回。

但穆公不听,就让百里孟明等率大军出发了。

后来秦军出关过隘,将到郑国,正碰上郑国爱国商人弦高,弦高一面拿出自己的牛羊以郑国政府名义犒劳秦军,稳住秦军,一面又暗中派人告知郑国国君,抓紧防备。

弦高犒师已让孟明等感到郑国已知,紧接着郑国又派大臣来慰问,并说明杞子等人已离开郑国,更让孟明等觉得郑国已有准备,袭击已无意义。

于是他们就放弃袭郑,决定回师,为不至于空手而归,顺路灭了一个小姬姓滑国,带着战利品,浩浩荡荡就奔崤山而来。

其实秦军袭郑,晋国早已知道,他们非常恼恨秦国乘人之危的行为,而且无视晋国的存在,不告知一声,就千里奔袭自己的友好国家。

他们也知道,一旦秦国袭取了郑国,秦国就会向东发展,直接影响晋国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

因此,晋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也顾不上什么秦晋之好、秦君对晋君之恩了,就出动大军,联合羌戎,开进崤山隘道,伏击秦军。

结果就很明白了,秦军全军覆灭,孟明等三帅被俘,秦国吃了大亏。

在晋文公夫人怀赢的讲情下,晋襄公放了孟明等三人回国,从此秦晋交恶,战争不断。

崤之战从此堵死了秦国向东发展的可能,只好全力向西南开疆拓土,遂并西戎诸国二十,成为西方大国。

同时,秦国交好楚国,以限制晋国称霸。

晋国也交好楚国,防阻秦国,因此,崤之战最后使楚国成了最大的受益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72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