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洲

夷洲,第1张

夷洲 《三国志》中的“亶洲”和“夷洲”指的是哪里?

孙权曾经派卫温和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征夷州和亶州,此役徒劳无功,得不偿失。

然后卫温和诸葛直因为无功被杀,其实就是孙权的替罪小绵羊,陆逊和全琮劝了孙权也不听,结果疫情严重,十之八九的人都死了。

这里的亶州,在 《后汉书 东夷传》中作澶州,说秦始皇派徐福求蓬莱神山和仙药,带着数千的男童女童入海,到这里就居住下来,没回来过。

但是亶州太远,到不了那里,卫温和诸葛直到了夷州,抓夷洲几千人就回来了,就是类似抓壮丁,夷洲大约就是今天的台湾省,然后现在这个记载成为了“台湾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重要证据。

沈莹的《临海水土志》有记载夷州的风土人情,在临海东南两千里的地方,土地肥沃,有铜铁矿,产鱼,并不发达,唯用鹿格为矛以战斗,摩砺青石以作弓矢,四面有山有水,有段话有意思,“此夷的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相当刺激。

读过《三国志》的人往往都会注意到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出现的一段话:(黄龙)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

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

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

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这里出现的“夷洲”和“亶洲”指的是哪里呢?孙权又为何派人去寻找这两处地方呢?关于“亶洲”,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中并未出现“亶洲”字样,只说到徐福东渡,“入海求仙人”,访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而不得。

只有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才直言徐福入海“止此洲不还” 。

今日关于“亶洲”究竟在何处,学界的观点不一,但相对普遍认同是“日本”。

一方面根据地理位置,指出“亶洲去琅琊万里”,古时距离计算一般夸大,旨在说明距离很远;另一方面,在日本当地至今还保存着诸多与徐福有关的宗庙和相关祭祀活动,如在和山歌县新宫徐福公园内立有徐福墓等。

关于“夷洲”,观点相对统一,主要认为这就是古代台湾的旧称,与此相似的还有“琉球”、“琉求”、“东番”三个名称。

关于它的位置,相比“亶洲”而言更为明确,同时期的一本名为《临海水土志》的文献就明确提到“夷洲在临海郡东南两千里”,“临海郡”也就是今台州市、温州市、丽水市一带,这里的距离计算当有偏差,但已经说明距离相对较近。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则通过比较“夷洲” 与“亶洲”的距离远近,说明了卫温、诸葛直不能到达“亶洲”,而只能到达较近的“夷洲”的缘故,更确证了台湾就是“夷洲”的可能性。

孙权为何要派军队去寻找“夷洲”和“亶洲”呢?其实主要是为了掠夺人口。

首先经过黄巾之乱和多次群雄逐鹿,无论南北的人口都损失严重;其次,因为南方开发较晚,南北人口的迁徙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已经基本定型;最后,东吴政权受到世家大族钳制,藏匿人口,隐瞒赋税,导致兵源和财源不足,在应对魏蜀之际,向海外扩展无疑是更便捷的一条路。

参考文献: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3、黎东方:《细说三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吕思勉:《三国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姓名:任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76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