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

野旷天低树,第1张

野旷天低树 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应该怎么理解?

问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应该怎么理解?前言这两句出自孟浩然(689-740)的《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41岁离开家乡,这是他漫游吴越时写的一首绝句,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

一、野旷天低树 :本句内的因果关系 因为野外空旷,所以远天似乎比树木还要低。

野旷天低树,即:(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水很清,所以感觉月亮和人非常得近,江清月近人,即:(因为)江-清-(所以)月-亲近于-人。

前面是因:野旷,江清;后面是果:天低树,月近人。

二、与“旷野天低树,清江月近人”有区别吗?大家有没有想到,假如写成“旷野天低树,清江月近人”行不行呢?1、从格律上来说,都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没有问题。

但这是普通人的写法,孟浩然是超一流的诗人,自然要写成“野旷、江清”而不是“旷野、清江、”。

2、我们看一首唐朝马戴的五律: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和“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相似的是“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假如改成“园空白露滴,壁寂(或暗、冷等)野僧邻”,诗的味道便不一样,同时也避免了四平头。

3、 语法结构的不同,造成语意关系的不同旷野天低树 在旷野下,天低于树木。

也可以理解为旷野的天空低于树木,清江里的月亮亲近人。

后一种相对简单的主谓宾结构 野旷天低树因为野外令人感到空旷,所以看上去,似乎天低于树木。

野旷,是主谓结构,天低树,是主谓宾结构。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有两个主谓结构形成因果关系。

三、诗眼关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清张谦宜(1639?-1720)《絸斋诗谈》说到:“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老街以为,其实旷、清也是诗眼。

假如改成“旷野天低树,清江月近人”,旷、清就不是诗眼了。

正因为是诗眼,所以野旷、江清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孟浩然失意、惆怅、理想的破灭都表现在这两句。

结束语孟浩然这种本句内两个主谓结构形成因果关系的句法,在古诗词中很常见: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叶疏犹漏影,花少未流芳。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人远花空落,溪深日复长。

‘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可以注意古人作诗的精细之处。

昨天文章里举了一个王安石的例子: 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

”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

《诗人玉屑·卷六》虽然和“野旷天低树”不同,但是异曲同工,都是古人对于句法的讲究之处。

@老街味道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包含因果关系,因为野旷、所以天低,因为江清、所以月近。

但又不仅仅是如字面这样简单的因果关系,还有更深一层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先看诗。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如你所知,几乎所有表面上写景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是借景抒情。

这其实是一首写“愁”的诗,愁从何来?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赴洛阳、漫游吴越,此时的孟浩然,已经对官场仕途不抱希望了,因为两年前,他得罪了皇上。

创作背景两年前,孟浩然40岁,到长安应考,结果落第,心情十分苦闷,但科举不顺并不代表他没有才华,当然像张九龄、王维这些大V都为孟浩然点过赞,李白更是孟夫子的头号迷弟。

这么一个人才,不能就这样碌碌终身啊,科举走不通,就走人情这条路嘛,于是王维(一说李白或张说)就打算向唐玄宗推荐孟浩然。

唐玄宗本来是一个爱才的皇帝,他一听说孟浩然这么牛,感到十分欢喜,就让孟浩然出来见个面。

孟浩然出现在皇帝面前,行了个礼,玄宗也没废话,直接对他说:“你既然这么牛,那做首诗吧”。

孟浩然张口就来:“不才明主弃……”玄宗一听就急了,我今天才第一次听说你,怎么就抛弃你了?你这不是说我没眼光,不识才吗?好好好,你既然这样说,那我就满足你,从今往后,你别想当官了。

古代读书人光宗耀祖最快捷、最方便的一条路,孟浩然彻底走不通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孟浩然停止了仕途之路,走向归隐,成为了唐朝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首诗是羁旅之作,在唐诗中非常常见,但写作手法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羁旅诗都从出发写起,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又或者因为旅途中某件事勾起了愁绪,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孟浩然这首诗不太一样,他是以泊舟暮宿来抒发羁旅之愁的。

起首两句读来较为平淡,无非就是点出泊船靠岸,旅途之人因暮色苍茫而心生哀愁,但你如果仔细品味,会发现其中妙处。

烟渚是烟雾弥漫的水中小块陆地,只有在日暮时分,在夕阳斜照之下,水中小渚才会升起屡屡烟雾,而正因为烟雾弥漫,才会引起客人心中的愁思弥漫。

然后凭空出现一个“新”字,为什么是新愁呢?也许是初到建德、也许是心情发生了变化、也许是其他原因。

日暮——烟渚——愁新,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纯粹写景,《唐诗别裁》中评说:“写景而客愁自见”,所以这两句实际上是承接了上句的“客愁”而来。

“野旷”与“天低”、“江清”与“月近”是相辅相成的,远处的天空为什么显得比树还低?正是因为原野太过空旷无边,故而天与树相接处,天比树低。

月为什么近人呢?因为江水清澈,月影澄明,月亮倒影在水中自然就离人近了,从而产生了亲切之感,杜甫《漫成》诗中说“江月去人只数尺”也是这个意思。

野旷句极写空旷之境,江清句极写亲近之情。

前面说了,这两句诗承接了前面的“客愁新”而来,此时诗人心中已有新愁,面对着无边旷野和江中烟渚,他急需排解愁绪,这时突然看到了清澈的江水中月亮的倒影,离自己是那么近,仿佛月亮看懂了诗人心中的愁,专门映照在是人身边,给他慰藉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97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