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国家

低地国家,第1张

低地国家 低地国家有哪些?低地国家的介绍卢森堡为什么也叫低地国家?

低地国家是对欧洲西北沿海地区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的统称。

三国有着地理和历史文化上的渊源,曾经多次统一于一个国家。

该地出现过世界性的航海殖民帝国(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和工业化强国(比利时王国),出现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森堡王朝)。

地理学家们在有关欧洲的地理著作中,常把比、荷放在一起叙述。

由于比、荷濒临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同卢森堡以及北部的部分地方称为“尼德兰”,即“低地”,所以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后,人们仍称比、荷为“低地国家”。

英国把这一地区视作它的屏障,如果哪个国家侵入这一地区,那么它将直接威胁到英吉利海峡的安全。

为什么荷兰是低洼国家?

由于千百年来的地壳运动造成荷兰四分之一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特别是气候变暖后全球海平面升高的当下,这就好像脑袋上悬着一盆水,随时可能“掉”下来。

看荷兰如何与水共生有意思的是,荷兰的国土改造计划不是通过堤坝保护城市,而是要把涌上来的海水纳入生活系统,将思路从“防水”转变为“与水共生”。

荷兰国内走在最前面的是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市。

在建设水城市的支柱措施之一是建设兼具防灾和便捷双重特性的设施。

“水广场”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地方,是用来举办音乐会等活动的娱乐空间。

但是一旦暴雨来袭,海水倒灌,广场就变身为紧急蓄水池。

地下停车场也是一样,平时就用来停车,但同时也具备储水的功能。

此外,政府极力鼓励在市内建筑物的屋顶修建蓄水池,并且对新建高楼建有用作储水的屋顶花园给予奖励。

此外,还将在鹿特丹市内的马斯河上修建实验性质的“漂浮住宅”。

由于是太阳能发电,民众即便因灾害被迫漂流水上,也可以生活一段时间。

“沙上都市”计划“沙上都市”计划是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用沙子堆砌高达6至10米的台座,并在上面建设房屋。

由于沙子的透水性好,雨水很快就会渗透下去成为地下水,也可以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不仅如此,“沙上都市”就是为了一并解决水患、地表下沉和盐碱化这三大问题。

据悉,有公司已经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以东30公里的新兴城市阿尔默勒着手兴建第一批3000套住房。

这里是上世纪60年代完成的荷兰最新的填海造地,一方面拥有紧邻阿姆斯特丹的便利性,一方面也面临水患威胁。

谢邀!荷兰,其实它的英文为Netherlands,因为它的两个省——北荷兰省(Noord-Holland)和南荷兰省(Zuid-Holland)是这个国家最发达、最有名的的两个地区,所以又被称作荷兰(Holland)。

Netherlands意思是“低地国家”,它是中世纪欧洲一个地区的名字,不仅包括今天的荷兰,还包括比利时和卢森堡。

因为荷兰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土地平缓,没有山峰,只有约50%的土地超过海平面一米,所以荷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低洼国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荷兰的历史,我曾经在关于比利时的文章中略微介绍了一些。

其实,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在这片土地就是多个小的“低地国家”。

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这一地区开始使用尼德兰的名字,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16世纪后半叶,因为尼德兰北部的人民不堪西班牙的残暴统治,爆发了长达80年的独立战争。

最终尼德兰北部独立,成为了今天的荷兰。

尽管国际上习惯性的沿用“荷兰”这个通称,但是“尼德兰”也就是“低地国家”其实是它真正的名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低洼国家”,荷兰有26%的国土都低于海平面,因此保护脚下的土地成为荷兰人几个世纪以来的头等大事。

早在800年前,海水冲进荷兰内地,造成了数万人遇难。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早期荷兰人使用木桩等搭建阻波栅、挖掘浅沟,来防止海水的侵袭。

但是,由于地形原因,原始防洪方法并不能阻止泛滥的海水,水灾十分频繁。

所以,荷兰人开始了长期的、大规模的围海造陆行动。

比如,一方面修建拦海大堤,另一方面利用海水的排出后的空地建立田地。

荷兰有许多城市名字结尾都是dam,即堤坝,像首都阿姆斯特丹、著名的港口鹿特丹等,都是起源于城市附近河流上的大坝,而这些大坝也成为荷兰人捍卫自己家园的海上长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除了修建大坝,荷兰人还修建风车用于排水。

我们都知道荷兰又被称作“风车之国”,随处可见的风车成为荷兰一大景观。

其实当荷兰从德国引入风车最初的目的就是利用风力而排水,将低于海平面低洼地区积水排出到河流或者海洋,避免被海水淹没。

风车日复一日的转动,低洼处的水也被源源不断的排出,保护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为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的国家,荷兰人利用几个世纪的时间,坚强的与大海抗争,不断的改造着自己的家园。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感谢点赞,么么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99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