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研分数线只有复试的

为什么考研分数线只有复试的,第1张

为什么考研分数线只有复试的 请问一下,如果考研的分数线只高学校复试线5分,还有必要参加复试吗?

不论初试成绩高低,只要能够进入复试,还是建议去参加复试。

考研界流行一个词,就是“剩者为王”。

从开始确定目标院校,报名,到初试再到复试,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坚持不下来,在中途自愿放弃。

题主可能是担心自己的初试成绩比较低,在复试的时候不占任何优势,但是换个角度想一下,不论录取多少人,只要有排第一名的,肯定有排倒数第一名的,有排前十名的,肯定有后十名的。

更何况很多招生单位比较看重专业课面试,最终的录取是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大部分学校的复试成绩占到综合成绩的50%左右,最少也要占到40%以上,在一切还没有成为定论之前,对于初试成绩不太高的学生来说,其实还有翻盘的机会。

之前也有个网友私信说,自己报考的某985院校,但是初试成绩有点低,本科出身也不太好,属于刚好进入复试那种,害怕自己在复试的时候被淘汰,更害怕遭受到院校歧视。

当时我给这位网友的回复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这么想,那么除了毕业于985、211院校,并且初试成绩比较高的学生愿意去复试之外,估计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去复试了。

更何况在没有复试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会被问的是什么样的题目,面临的是哪个面试老师,说不定有些老师比较客观公正,他们会看重考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太看重本科出身,更不太看重初试成绩。

后来,这位网友就去一志愿的院校参加复试,并且还算顺利,现在已经拟录取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网友后来回忆说,自己在专业课面试时,回答问题并不太理想,但是回答问题时条理比较清晰,并且自始至终保持微笑,可能老师觉得他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并且心态比较好,所以就录取了他。

每年考研复试时,都有不少考生成功逆袭,由原来的初试成绩排在后几名,一跃成为综合成绩前几名。

其实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走完,如果自己中途放弃,还不如在当初时就选择一个好考的学校,或者是就不要考研,直接去找工作。

期望我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观点分享见解。

毫无疑问,必须去参加复试,如果你放弃那么一点机会都没有,如果你争取那么机会很大。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踩线进复试,没必要参加复试,还不如早一点调剂。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以调剂留作后手,但是你必须去第一志愿,因为今年的调剂异常困难,而且调剂只能调比一志愿差的高校。

为什么让你去参加复试?其实很多考生认为自己初试成绩比较低,完全没有机会被录取,老师肯定喜欢成绩比较高同学,老师喜欢成绩高的同学确实不假,但是它的成绩没有高过你50分以上,都不叫成绩高的同学。

考研如果只是看初试成绩,那么就完全没必要大规模组织复试。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招生办,特别看中复试环节,因为有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较多,很多学生老早的准备初试,只学初试考察的科目,专业核心课程,其他相关知识体系都完全不了解。

导师被这样的学生坑怕了,所以现在很多学校的复试比例都放到1/1.5左右。

另外对于录取的成绩,分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各占百分之七十与百分之三十。

假设A同学初试成绩350,B同学初试成绩330。

而复试成绩一般300,复试笔试100分,面试100分,英语测试100分。

A同学真实成绩只比B同学高2.8分,那么B同学想要逆袭完全很容易,只需要抓住复试笔试,与复试面试环节就可以超过A同学。

最后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你是高于学校复试线五分,还是高于学校线一分,甚至踩着国家线进入复试。

你要了解清楚你在所报考专业的排名情况。

如果此专业招生20个人,只有18个考生上线,那么即使你是踩线进入,只要复试表现不出现较大失误,一般都是可以录取的。

但是很多同学完全不看自己的排名与所报专业的招生情况,就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尽快放弃吧。

你在这样考虑的同时,别人也在这样考虑,不如冷静下来,好好复习,绝地反击重要。

(某双一流高校国家线进复试,且生源不足)纵使你在任何情况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每一个学校部分专业都会有招不满。

那么你去参加复试,只要是相近的专业。

一般都是会优先校内调剂的。

而对一些生源质量比较好的专业,有些学校也会增加招生计划,例如本来招生20人,但是今年生源质量特别好,那么学院可能就会像学校申请增加5个名额都是有可能的。

总结就是,如果你进入复试,那么就要毫无疑问的去准备,去努力。

而不应该把心思都花在考虑是否要去复试的问题上,与其有这个想法,还不如多看一点知识,帮助自己在复试环节。

高分不一定百分之百被录取,低分不一定百分之百被淘汰,可能又那么一瞬间你就得到导师的青睐。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如果有不同想法,可以一起讨论。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402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