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思考研究经济现象的人物

最早思考研究经济现象的人物,第1张

最早思考研究经济现象的人物 最早出现的经济学是经济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经济现象,试简要论述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旨趣

经济学的假设是很统一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不像咱社会学,首先是理性人得假设,第一考虑的是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在市场上也就理所当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吧,但是社会学很可惜我没有发现什么统一的理论旨趣什么的,其实研究经济社会学,社会学中主要是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还有那个结构洞,其实可以称之为网络学派,就是社会网,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哈里森.怀特,一个具备理论物理学博士背景的社会学教授,其社会网的分析很经典,但是也很难,而且他培养了现在一系列社会网分析方面的专家,因此社会学中还是网络学派占主导地位吧,这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embed(嵌入),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处于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点,并且同其他个人或者组织相联系。

我想起来了,经济学中主要是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比较多,强调交易成本的,科斯的,张五常的,诺斯的,威廉姆森的,貌似是在组织和市场中间进行选择,我不太懂,不过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倒是可以给你借鉴下经济学反正范式挺统一,即便是制度经济学还是强调最小成本,社会学主要是网络,其他的影响不大

美国经济危机期间销毁农产品现象的分析以及罗斯福应对这种现象的措施我国殿堂级的经济学家都有谁?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

我国所谓殿堂级经济学家来源分两类:一是体系成长体制打造,二是个人成长的海外侨归。

正常国内教育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经济学家追求严谨求证观点中庸的凯恩斯主义,海外教育培养成长起来归国华侨偏向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主义,个体意识较强,观点犀利。

具体一些人的话可以夏斌、连平、马骏、盛松成、郎咸平等还是比较活跃的,诸如林毅夫、吴敬琏、茅于轼、厉以宁等渐渐发声很少,不为大众媒体说熟知。

整体来说仅仅就经济观点认识来看,我比较喜欢郎咸平,郎咸平观点偏奇,他能为大众展示不同的思维角度。

整体大部分经济学家可能仅仅就是经济学家,论述的基本逻辑就是结合统计数据评估宏观事态、辨析要素逻辑、辅以制式语言、结合严谨表述、最后形成基本的不确定的观点。

一百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只有一个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凯恩斯主义。

所以中国经济学家是很好的财经知识的宣传者让普通老百姓也具有宏观经济判断能力,但不是经济发展理论指引的先驱。

提到科学预见、量化经济、理论创新,中国经济届基本是0,大部分是接着别人嚼过东西仔细的来回的咂么希望领会出别样的味道。

最为蛋疼的就是所谓的经济学博士对一个大家熟知的常理来回论证,以显示自己对经济学知识的博大储备以及对死板的论文套路的精通。

大道至简,经济学最有价值的的就是对本质的阐述以及对数据的精确统计和高深计算。

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的我们目前很难出经济学大师。

何谓殿堂级的经济学家?没有具体的标准,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这里推荐的是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

感兴趣的网友很容易查询到林毅夫教授的兼职、所获荣誉及中文研究成果,此处不再赘言,仅在此介绍林教授的一些英文成果,以便了解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谷歌学术搜索"JUSTIN LIN"显示的结果。

截止2018年11月18日,林教授的研究成果被引用了45766次。

(这个数字高不高,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询下其他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当然为了比较,也可查阅下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奖得主的这一数字。

)顶级期刊上发表的部分文献:《美国经济评论》3篇:《政治经济学杂志》1篇:《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篇:《经济学杂志》1篇:经济学期刊排名(来源:https://ideas.repec.org/top/)部分英文独著(编)或合著(编):与斯蒂格利茨(诺奖得主)等人合编:独编或独著:可将其学术贡献大致总结为:(1)介绍和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早期主要关注农业,后研究范围扩展至产业政策及整个经济体的发展)。

(2)根据中国或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现实修正已有的经济理论,提出新结构经济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416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1
下一篇 2022-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