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的由来

米线的由来,第1张

米线的由来

米线在早时的烹饪书《食次》中,记为“粲(càn本意为上等白米)”。做法是将糯米磨成粉后,用蜜和水调制稀稠适中,灌入底部钻有孔的竹勺,看粉浆能不能通过孔流出来。要是不能流,就再加些蜜和水。粉浆流出来成细线,入锅中以膏油煮熟。这就是早期的米线

“粲”,其实本意是精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里说,稻粟二十斗为米六斗大半者称粲。粲字的引申义是精制的餐。《诗经·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绶子之粲兮。”傅训:粲为餐。这两句的意思就是:“我要到你的馆舍去,送给你精美的饭食。”用精米磨成的精粉,又用精粉制成精制的食品,所以早时米线被尊称为“粲”。因为它流出煮熟后,乱如线麻,纠集缠绕在一起,又称“乱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5021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2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