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破产了吗?

绿地破产了吗?,第1张

最新消息绿地要倒闭了是真的吗(2022绿地集团会破产吗)

没错,绿地没有倒闭,但是最近两年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太紧俏!

2022年1月28日晚,绿地控股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349亿元,同比增长17%;总资产达12979亿元,每股净资产7.15元,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208亿元,净利润7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

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和业务韧性不断加强。债务继续提前达标,资产质量稳步提升。公司有息负债余额持续大幅下降,带动总资产稳步下降,每股净资产持续上升,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外部冲击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末,绿地控股有息负债余额降至2360亿元,为减债计划实施以来的新低。全年有息负债下降858亿元。“三条红线”监管政策出台以来,累计有息负债下降1522亿元。总负债中,有息负债占比处于历史新低。总负债中最大的部分是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主要是房地产的预售金额,代表未来业绩的确定性),比年初增加512亿元,进一步提高到42%,而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处于历史低位,仅为21%左右。有息负债行业结构得到优化,房地产行业有息负债余额降至1660亿元,占比70%左右。其余来自基建等国家稳增长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的行业的负债约占30%。有息负债结构优势明显,债券低于18%,信托等非标融资低于3%。减债和去杠杆的出色表现,为绿地全面完成企业“三步走”减债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地控股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表示,2021年,绿地将从上到下凝心聚力,充分发挥深厚积淀和产业协同的综合优势,以及国资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不竭动力,实现“三稳一降一优化”的成就,即发展稳定、预期稳定、人心稳定、负债低、结构优。展望2022年,张玉良指出,新的一年是绿地集团成立30周年。绿地将抓住时代机遇,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向更高发展质量、更好发展水平迈进,努力实现“再出发、再振兴、再开新局”。

66岁的张玉良再次加班。

2月16日晚间,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已选举产生公司第10届董事会成员。选举张玉良先生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任期相同。同时,张玉良先生被任命为公司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张玉良出生于1956年12月,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副书记,上海市农委主任,上海市农委住房办副主任。

早在2018年11月,绿地控股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选举后,张玉良的加班问题就曾一度引起热议。

按照规定,国企领导年满60岁必须办理退休手续。表现突出的可以延长,但最迟不得超过63周岁。张玉良当时62岁,他的连任也打破了上述退休年龄限制。

当时绿地说绿地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是传统的国企。管理团队不是简单的政府任命,而是根据公司法,董事会推荐董事长,完全市场化。

此后,张玉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国有股东有重要的分量,他们信任你。如果你身体好,有能力,有条件,人家愿意让你干,你也愿意干。这是一个双向选择。”

“连任很好,可以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另一方面,当董事长很辛苦。退休了就可以享受生活了。”张玉良说。

三十年的领头人

1992年,张玉良创办上海绿地总公司(绿地集团前身),历任上海绿地总公司总经理、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官网显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绿地集团已成为房地产、基建、金融、消费、科技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性商业企业。

早在2013年,绿地就传出拟借壳上市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消息。随后在2014年4月,整体上市重组方案获批。

2015年8月,绿地控股正式借壳上市,上市首日市值3054亿元,超过1644亿元市值的万科,成为当时a股市值最高的房企。、

同时,绿地控股董事会选举后,张玉良成为第八届董事会主席。当时,据媒体估计,绿地上市后张玉良的价值已经超过57亿元。

也就是上市巅峰的绿地控股,股价接连下跌。截至2022年2月16日收盘,股价4.48元/股,总市值仅572亿元。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绿地集团股东包括上海绿地投资、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29.13%、25.82%、20.55%。

其中,上海绿地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张玉良,而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集团均为上海国资。

多元化负累

在登陆a股的同时,张玉良明确表示,要在做强房地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点领域。

此后,绿地在基础设施、金融、消费等方面进行了投资。

“仅仅是多元化开始的几年,绿地也错过了在房地产轨道上继续领先的机会。近年来,房地产业务占比逐年下降。”有业内人士告诉凤凰周刊地产。

《凤凰周刊地产》翻阅绿地近几年的年报发现,在收入分类下,罗列了各项业务的收入。

以2016年年报为例,主营业务包括11个行业,涉及房地产、建筑、商品销售、汽车、绿化、物业、酒店、金融等行业分类。收入方面,房地产业务收入约1450亿元,建筑业务收入76.59亿元。另外其他类型业务收入不到20亿元,当年总收入2450亿元。

2017年业务收入种类减少到7种。除了房地产和基建,还涵盖了商品销售、能源、汽车、酒店、金融等行业的收入,收入占比还不是很高。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5年,绿地集团以2015.1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列销售榜第三。当时万科地产以2627亿元的销售额领跑公房企业,恒大地产以2050亿元的微弱优势领跑绿地。

2017年刚刚迈过3000亿规模销售大关的绿地,内部喊出2018年房地产销售目标要超过4000亿元。

但直到2021年,绿地控股都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此前,2020年和2019年绿地销售规模分别为3853亿元和3880亿元。几年前与万科、碧桂园、保利、中海齐头并进的头部梯队成员,短短几年就已经被甩出太多。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学告诉《凤凰周刊·地产》,“近年来,绿地由于多元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房地产业务的开发精力,难以支撑销售业绩。”

“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利润不显著,挤出资源。”韩毅智库研究总监俞晓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另一步“错棋”?

“除了多元化,绿地的另一个错误举动是做生意。”多位业内人士对凤凰周刊地产这样表示。

2015年,绿地集团向办公型商业地产转型。

绿地所到之处,基本都会给当地呈现一个绿色中心。随着超高层的出现,绿地占领了全国,迅速打开了全国市场。

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张玉良曾夸口:“全国各地都插超高层。”

据媒体统计,截至2016年年中,格陵兰岛承诺建设的50座摩天大楼(超过150m)中,有近一半仍在建设或延期。

2017年初,张玉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商业运营”拖累了主业地产的步伐,计划收缩商业运营战线,将项目占比降至36%。

“绿地持有的商业项目,从资金周转的角度来看是慢的。”有业内人士表示。

俞晓宇表示,大型商业项目建设周期长,利润不确定性高,部分绿地项目销售周期长,去化慢,或者建设成本高,会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减少,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企业净利润减少。

此外,2019年“商改住”政策的收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地,关荣学表示。

下一个赛道

2020年1月,市场传出绿地将被10大房企收购的消息。

张玉良曾表示没有可能,绿地控股的二次混改还在进行中。目前还在正常进行,没有时间表。

虽然绿地紧急否认了这一传闻,但绿地排名多年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柯睿2020年房地产交易排行榜的数据,绿地控股以同比下降8.07%的成绩成为当年前10大房地产公司中唯一一家房地产公司。

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902.46亿元,居房企销售榜第10位。龙湖排名第11,销售额2900.9亿元。

2021年11月,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基建行业收入占比超过50%,公司行业类别由“房地产”变更为“土木工程及建筑”。

此前的业绩报告显示,绿地控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349亿元,同比增长17.29%。营业利润218.85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9%,约为76.49亿元。

在绿地的业绩报告中,也指出公司正在积极减债,抓紧从房地产销售中回笼资金。

“去杠杆和债务压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此外,基建收入占比最高。绿地没有把自己定义为房地产企业,未来可能也谈不上规模的高增长。”俞晓宇分析。

对于这样的期待,已经超时服役的张灿·郁亮给了外界一个答案,带领绿地重回巅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516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