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迅雷能下载磁力吗

手机迅雷能下载磁力吗,第1张

迅雷播放器下载安装到手机(bt磁力种子及用播放器)

迅雷,这个曾经风靡中国的PC软件,一度成为下载工具的代名词。

在巅峰时期,QQ是最受欢迎的PC软件,它成为人们下载文件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样一个爆炸式的软件,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运营却遇到了困难,甚至连年亏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从一代传奇到从神坛跌落,雷霆经历了什么?

1:迅雷的崛起

21世纪初,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计算机普及高潮,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这样的盛况下,网民也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PC软件市场。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很多人把电脑当成电视的替代品,想看电影电视剧。

但当时在刚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互联网还不成熟,很多领域都处于模糊的探索阶段,能够满足用户期待的视听平台还没有出现。

无奈之下,人们想看电影或者音频,几乎都得下载。同时,当时的网速不强,宽带刚刚普及,最终导致下载速度慢。因此,人们对视听平台的强烈期待有一部分转移到了下载软件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雷应运而生。

2002年,邹胜龙和程浩在美国硅谷开发了“雷霆”的样机。次年,两人回到深圳成立第三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迅雷2很快被开发出来并首次发布。

此后,在邹胜龙的带领下,迅雷不断更新迭代。2004年,迅雷3和迅雷4相继上市,2005年推出迷你迅雷和迅雷5。

到2006年,迅雷因其出色的软件互 *** 作性能而广受好评。中国总装机量超过800万台,用户数超过1亿,市场份额占比超过40%。

据统计,在当时的软件市场上,能打败迅雷的只有QQ这种全民社交软件,但毫无疑问,两者都风靡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无敌姿势”的QQ,其装机率也在未来被迅雷超越。

在新世纪的市场需求下,迅雷Cross 空诞生了,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业界巨头。可以说它的成功得益于PC互联网的发展,但同样关键的是迅雷引领行业的技术。

2:迅雷的盛极而衰

最初几年,迅雷几乎无法盈利,但随着软件用户的不断增长,企业终于确定了盈利模式,并于2009年正式发布了会员制度。

在会员制度发布之前,普通用户可以全速下载文件。但是2009年以后,如果用户没有会员,下载文件的时候会限速。

可以说这种改变引起了用户的普遍不满,但即便如此,当时的人们也找不到迅雷的替代品。

最终很多用户选择花钱买会员,享受优质服务。据统计,会员制推出的次年,付费用户就达到了400万。与此同时,平均每天的软件下载量约为1.38亿次。

然而,在迅雷取得如此傲人的战绩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不久后又开发出国内第一个能够实现全民高清的视频网站——迅雷。当时迅雷一经发布,就在业内引起轰动,用户数量再次飙升,突破2亿。

2012年,迅雷迎来高峰期,累计用户超4亿,日活用户接近2亿。当时市场份额高达90%,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应用。

然而,在最大的辉煌背后,迅雷却是一场若隐若现的危机。

2010年后,国内视频网站行业越来越重视版权,引发了一场“版权大战”。当时为了争夺版权,各大网站都加大了采购投入。一时间,整个行业硝烟弥漫。

但迅雷自成立以来,自始至终都是以技术为主,对视频的版权并不太重视,所以不愿结束。

直到2011年6月,迅雷才赴美IPO,最终因为版权问题未能上市。这才意识到自食其果,于是决定启动改革,加入版权大战,但显然放慢了下一步的脚步。

除了版权问题,迅雷面临的更大危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当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迅雷流失了大量PC用户。更重要的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下载市场几乎为零。最终,主营业务为下载的迅雷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作为一款曾经风靡全网的软件,迅雷在下载业务上大赚了一笔,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只用了十年就达到了行业巅峰。

然而,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中,吃遍天下的法则往往并不适用。所以迅雷的下载业务不可能一直在瞬息万变的行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3:迅雷的没落

危机之下,迅雷要想延续辉煌,必须寻求新的业务方向来突破。

其实打雷也是真的。11年开始做应用商店,13年进入移动搜索,14年进入共享计算行业。甚至随着15年直播的兴起,也企图争夺蛋糕。

遗憾的是,即使雷霆每次都没有漏风,但所有的转型都以失败告终。

更糟糕的是,雷霆前线失败,后方大本营起火。曾经以迅雷为傲的迅雷,在版权战失利后,看到自己一步步被边缘化,甚至成为企业的包袱业务。最后在2015年愚人节,被迫以1.3亿元的低价卖给了相超国际。

之后迅雷的衰落越来越明显,我们尝试开展的VR和人工智能两个业务更像是垂死挣扎。

原本市值17亿美元的失意雷霆,在2020年蒸发了80%,只剩下2.37亿。

最终,走来走去折腾来折腾去的迅雷,只剩下最初的下载业务,而不像十几年前,这个业务只能让它“苟延残喘”。当初,2010年迅雷的付费用户有400多万,十一年后的今天,付费用户依然有400多万。

虽然看似未变,但商业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回顾过去,迅雷因为技术而兴盛,也因为过于注重技术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埋下了发展的隐患。可以说是萧何打败了萧何。此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雷转型屡屡失败,最后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在互联网行业,只要能抓住机遇,一个企业就可以用几年时间取得传统企业几十年才能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猪能乘风飞翔”。

但互联网行业风向的瞬息万变往往令人目不暇接,这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的迅雷,要想再次崛起,可能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个风口的出现,可以牢牢把握。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属无法核实,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作者:向南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互联网作者的投稿。本网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邮箱:907991599 @ .qq.com,本文地址为http://www.diemang.com/14546.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530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 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