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生地是哪里?

李白出生地是哪里?,第1张

李白的出生地在什么地方(唐朝李白出生地在哪个国家)

碎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迷人的地方。碎叶城作为安溪四镇之一,是唐朝控制西域的战略节点。由此,在唐代边塞诗中,碎叶、轮台、楼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几乎成为西部边塞的代名词。

王长龄曾在《随军》中写道:

瓶里滴着紫而薄的汗,残叶西的秋月。

明行痴封了剑,辞职连夜取楼兰。

此外,唐朝的代表诗人李白也出生在碎叶城。他的家世及其父祖的活动轨迹一直是唐诗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碎叶城位于西部地区是没有争议的,但它在西部地区的什么位置却成了学者们长期争论的焦点。

一、古今各种碎叶城位置的说法

建国后,关于碎叶城的地理位置,至少有三种说法:

1、说雁栖附近。

郭沫若断言,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有两片碎叶。他说:“唐朝有两个碎叶,一个是中亚的碎叶,一个是焉耆的碎叶。”

在范文澜先生撰写的《中国通史》第三卷中,附有一幅唐朝及其附近地区的草图,其中在焉耆旁边注明了碎叶镇,在热海以西和碎叶以北注明了碎叶城。

2、楚河(碎叶水)谷阿克别西姆遗址说。

张广达先生认为,位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附近的楚河岸边的Ak Besim遗址,就是历史上的碎叶城(又称热海碎叶)。

3.新疆哈密附近说的。

钟先生在他的论文中指出,西域有四个地方叫碎叶。

安斯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既不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的碎叶,也不是龟兹附近的博焕城的碎叶,更不是焉耆周边,而是在今天的新疆哈密附近。

四个地点疑似碎叶城

事实上,碎叶在哪里,一直争论不休,只是唐宋的古人有点困惑。

唐德宗苏冕(780-804)在编《唐·姚辉》时提出:“咸亨元年(670)四月,四镇为龟兹、禺期、疏勒,万寿二年(693)十一月,四镇为龟兹、禺期。两个镇不一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唐姚辉》是一部记述唐代各种法律法规演变和变化的史书。苏冕编纂了从唐高祖到唐德宗的九朝史事40卷。

后来,邵阳续到唐武宗,写了40卷《续唐·姚辉》。此后,五代王普又收集资料,一直延续到唐末,撰写了《新唐姚辉》一百卷。

可见中晚唐人对四镇之变是有怀疑的。

宋代欧阳修、宋祁主编的《新唐书》、《子同治简》和《胡三省先生手记》,都把碎叶城的地位标为雁栖都督府。

也就是说,欧阳修、宋祁、胡三省都认为碎叶在雁栖附近。

钟的论断有一定道理,西域有很多同名的地方。

例如,巴特赛干市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巴特赛干位于亚罗斯市东部,上巴特赛干位于热海南岸。

而且纳罗斯的名字和多萝西、大塔拉斯、小塔拉斯差不多。

所以在碎叶的水岸,在博环城旁边,在焉耆周围,在哈密附近,都有一些接近碎叶的地名,所以也不是不可以。

二、唐书中碎叶地理位置的记载

欧阳修等人编纂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十八年,有一片断叶城。”

这个记录是焉耆周边碎叶城最基本的记录,不过说实话,这个记录有点太模糊了。

学者们翻遍了西域地理文献和粟特人的记载,找到了一堆焉耆旧名(乌衣、阿吉尼、索力米、查里斯、卡拉沙尔),却没有找到类似碎叶的地名。

同样在《新唐书》中,从焉耆到安西(即龟兹)和从西州(高昌)到焉耆的行程中也没有提到碎叶城。

也就是说,从焉耆到西、北两个重要方向的路线,不需要经过重要的碎叶城。

基于古代建城不走商业路线的做法,有点奇怪。

此外,《新唐书·地理安西》中有两处提到碎叶,即:

1.“热海再走四十里到冰城,再走一百一十里到河埒城,再走三十里到叶枝城,出了山谷到碎叶川口,八十里到裴洛城将军,再走四十里到西边的碎叶城,城北有碎叶。”

2.“自改碎叶,西南渡浑河,百八十里有吉濯亭,故和平铺也在那里,再至感城,百二十里至乔哲亭,再行六十里至龟兹叶静石德城,又名鱼头府,在池河北岸古石山渡池河,过岐山,三百四十里至嘉禄亭,穿境而过。

第一个是张广达先生,碎叶城选址在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南部Ak Behim遗址的原因之一。

二是龟兹附近碎叶城存在的主要依据。

“博环”城是汉唐古墨国旧址,“浑河”就是现在的阿克苏河,是新疆西部塔里木河最大的水源。

有学者认为,这里的“碎叶”一词在突厥语中是“两水相交”的意思。

从地理位置上看,本文记载的断叶替换地应该位于阿克苏河的东北岸,很可能在现在的阿克苏城附近。

同时,《新唐书·地理》中有这样的记载:“东米国在安国西北二千里,碎叶东五千里,石国西南五千五百里,博卡纳南五千五百里”。

这是哈密附近断叶的基本证据。有记载的“米国”在撒马尔罕的东南部,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南部或者塔吉克斯坦的西北部。

“五千里东至碎叶国”,显然不只是相隔四十里,碎叶国的托克马克楚河。

据《隋书西域传》估计,美国“东去瓜州六千四百里”,这片残叶的位置很可能在唐朝的伊州(哈密)。

三、中亚史料与唐史记载的对照

目前最早的碎叶记录来自玄奘法师的记述。

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的638年(贞观12年)或639年亲自踏上了碎叶之地。

“出了热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向西北行进500多英里到达苏叶[水]城(碎叶城)。星期六,在城里七里,商人和胡隶住在一起。苏叶城西至千泉四百余里,千泉西至若石一百四十里。”

换句话说,玄奘心中的碎叶在吉。

此外,天宝十年(751年),杜桓在与唐军一起与大士作战,战败后被俘虏。

后来跟随大食军,游历了西亚、北非等地。

72年(唐肃宗宝应元年),杜欢随商船回国,著有《荆》一书,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著书立说的中国人。

唐德宗时期的名臣杜佑在编纂《唐通典》时,利用了一些杜欢的记载。

德宗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大臣贾丹在他的著作中对安西地区的交通路线进行了整理。

对断叶地理的描述,可以与上述两则记载相互印证。“八达岭以西——热海——到碎叶口——到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到美洲城——到美洲城。”

有意思的是,在贾丹的记载中,有一句话是别的地方都没有的。“碎叶北有碎叶水,水北四十里有杰Jie丹山。可汗,十姓,长于此。”

在波斯作家加尔迪奇写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左边还有另外三个村庄,其中一个是断叶。这个村庄离山不远...突厥人崇拜此山,并以此山之名起誓,俗称‘此乃天帝所居’……”。

可见碎叶附近有一座突厥圣山,贾丹说“可汗,十姓,胜于此”。

波斯人说,突厥人宣誓时,把这座山称为辛,称之为“天帝居所”。

此外,碎叶周围的地名与阿拉伯地理学家写的《桃李》、《万国志》、《税簿》、《史记》等书中记载的唐史地名有许多相似之处。

可以断定,中亚各民族心中的碎叶,应该是位于比罗什城附近,肯定不是焉耆或哈密的碎叶。

四、考古学一锤定音

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于碎叶城选址的争论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唐代的“二碎叶”(热海碎叶、焉耆碎叶)与“四碎叶”(哈密碎叶)之争。

其实无论哪种理论正确,都是对唐代西域历史的一种梳理。

不能因为谁是大牌就认为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说起来,欧阳修是最大的玩家,但他对雁栖碎叶的坚持未必是真的。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发掘的深入,在托克马克西南八公里的阿克贝希姆古城发现了两座刻有汉字的古迹。

1982年,Ak Behim发掘出一座红色花岗岩石像,雕像底座上刻有“寇西、富渡口、碎叶、镇压十使、上朱国、杜淮口”字样。

经中外学者考证,“上朱国杜淮口”应为唐代“杜淮宝,安西使,安西副,碾叶剿十姓”。

1997年,第二个人的石雕被发现。目前,学者们对这块石雕仍有争议。有一种意见认为可能是刁鲁元年(679年),裴行健平定了阿什那度叛乱,用碎叶竖起了姬宫的纪念碑。

残破邺城出土人物石雕雕像底座

此外,吐鲁番出土的墓志铭、文书、口供也可以从侧面印证。

调禄元年,墓主人随裴行健去碎叶作“募捐”,两次因拔四镇、破杜李陵有功而受到嘉奖。

这里的碎叶只能在《碎叶传》的南方,不能在焉耆。

以上出土文物均指向唐代安溪四镇之一的碎叶镇,至中亚碎叶水之畔。

由此可以确定,唐朝疆域管理机构的西极、无数诗人心中的远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节点、诗仙李白的出生地,就在楚河(碎叶水)的南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553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