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面升降运动介绍

关于海面升降运动介绍,第1张

关于海面升降运动介绍

[拼音]:haimian shengjiang yundong

[外文]:eustatic movement

由于海洋水量或海洋盆地容积变化,引起各大陆同时海进或海退的那种全球海洋面的升降运动。这一术语是E.修斯在19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并指出:须把那些导致全球近乎一致的正向或负向的海面变化,与其他影响岸线水位的变化分开。与海面升降运动相对照的是局部性地壳构造的陆地上升和沉降运动。

造成全球海洋面升降运动的原因可能有:

(1)因冰盖的增长或消退,使海水总含量变化引起的,称冰川海面升降运动;

(2)因大地构造形变,如地壳升降,大洋中脊体积变化等因素使海盆容量变化引起的,称构造海面升降运动。近数百万年的全球海面变化,大多因冰盖的发展或消退使水从大洋引出或重回大洋造成。此外,还有如修斯提出的沉积物积累,导致大洋盆地容量变化而产生的沉积海面升降运动。这些不同成因的海面升降运动,一般总包含有均衡补偿作用产生的缓慢地壳运动。而且在许多地区,局部的地球运动可同时影响地壳的水准。

由于全球海洋面上升导致海水对大陆的侵进叫海进;而因全球海洋面下降而引起海水从大陆向海洋的退缩叫海退。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1926,1928)将海进(或海退)与地球旋转速率的变化和造山运动相联系。他认为,在造山运动发生前,地球自转速率增加,赤道地区的海面随之增高,两极地区的海面则随而降低;在造山运动盛行期间或造山运动结束时,地球自转速率稍微减小,于是两极地区沉没而赤道地区海面降低。1885年,修斯论述海岸线升降或海进、海退的原因时,归纳为:

(1)属于宇宙原因。如地球自转速率增加,海洋面的形状比陆地形状变得更扁时,两极地区即从海水中隆起,而赤道地区就要被淹没。反之,陆地形状比海洋面变到更扁时,两极地区就要沉没,而赤道地区的陆地便要隆起。这种宇宙变形,只能发生局部影响。

(2)属于地质成因。这种影响可以遍及全球,如大量沉积物充填海底,造成海水外溢,可使全盘海面上升;而陆地的大规模上升,可以使全盘海面下降。G.-É.奥格反对修斯的意见,他认为海水的移动完全是各地方互为消长的。同一时代,一个地域被海水淹没, 而另一个地域却变成陆地。 W.H.施蒂勒(1925)和李四光(1928)倾向于修斯的意见。现代洋底扩张说,假定大洋中脊强烈上升扩张、引起海面上升,导致相邻地块区发生大规模海侵。实际上,在整个地质时期,海平面总是不断起落波动的。更新世的大陆冰川作用导致海侵海退,是已经确立的。但奥陶纪和白?鸭头⑸牡厥分泄婺W畲蟮暮G郑⒚挥猩婕氨ㄏの侍狻5笔贝笱笈璧氐娜萘吭泻艽蟮谋浠约笆欠裼沙粱曰虼舐焦乖煨缘暮C嫔邓穑夹胍鹘徊降奶教趾吐壑ぁ?

认为地史时期世界范围的海进和海退具有整体的时间节奏的学说,即脉动说,是A.W.葛利普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古生代地层发育后提出的。他认为地史上一次巨大的海面升降运动,引起同时的广泛海侵和海退;这种运动具有长时间的节奏,即所谓脉动。一次脉动接近于半个地质纪的长度。一次脉动总包含有许多较小的地区性的岸线进退运动,即所谓颤动。地史时期的陆上海一般很浅。由于海区陆源碎屑的充填及充填不均等原因,可能产生较小的地区性颤动;但这种颤动始终受世界性海面上升和下降运动的控制。

参考书目
  1. A.Holmes, Principles of Physical Geology, 2nd ed., Thomas Nelson & Sons, Ltd., London and Edinburgh,196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4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