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障碍介绍

关于意识障碍介绍,第1张

关于意识障碍介绍

[拼音]:yishi zhang婔ai

[外文]:consciousness disorder

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能力降低或消失的一种异常心理现象。在临床上常根据受检者对各种刺激(语言的、视觉的、痛觉的等)的反应情况而加以认定。出现意识障碍时,患者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概况

对于意识障碍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意识的理解及其工作的特定需要,试图解释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并力求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心理学领域中,W.冯特和W.詹姆斯曾把人的意识看作是某种经验过程或内心体验,并由此提出他们的医疗诊治观点。行为主义学派则强调反射活动而忽视意识活动的意义,甚至拒绝使用“意识”的概念。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把潜意识及意识作为其研究的核心,并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神经生理学家强调意识与人的觉醒水平有密切联系,主张用脑电图的变化判断意识水平,但他们几乎是把警觉和觉醒等同于意识。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对于意识和意识障碍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研究课题着重于:意识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它对各种心理过程的影响,自我意识及其障碍的表现,特别有关于人格解体的研究。

类型

发生意识障碍时,人所具有的理解当前状况、过去经验、客观环境和自我存在等的一种能动的心理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扰乱或破坏,而且通常是复杂的、较为高级的意识活动最先受到影响。意识障碍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意识的清晰度划分

主要有:

(1)嗜睡状态:指意识清晰度有较少的降低,如果周围安静无声,患者往往会长时间入睡;但当触动或呼唤他时,多数清醒过来,能与人交谈或做轻微活动。刺激一旦消失,患者又入睡。当时其各种生理反射一般均能保持。

(2)昏睡状态:指意识清晰度明显降低,特点是一般刺激不能引起患者的反应,特别是言语反应消失。给予强烈的疼痛刺激时,可引起防御反射。有时出现震颤和不自主运动,但角膜、睫毛反射等都减弱,瞳孔对光反射仍保持。

(3)昏迷状态:指意识完全丧失,患者的肌张力普遍降低或增高。在浅昏迷时,睫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等普遍减弱;在深昏迷时,上述反射完全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

按意识内容的改变划分

主要有:

(1)谵妄状态:患者出现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产生大量的错觉和幻觉,言语不连贯;定向力丧失,但自我意识尚保留,注意力不能集中,仅有片断回忆或完全丧失记忆,常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行为杂乱,躁动不安。

(2)错乱状态:这与谵妄状态相似,较严重者有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丧失,言语杂乱、支离破碎,较长时间的记忆丧失。

(3)梦样状态:患者有梦境的体验,或沉溺于这种体验的幻想中。

按意识范围的改变划分

主要有:

(1)朦胧状态:即意识范围缩小、变窄。

(2)漫游性自动症:这是朦胧状态的特殊形式。有学者提出这首先是由于自我意识清晰度的降低,进而是意识范围变窄。

自我意识障碍

有人认为它是意识障碍的一个特殊类型,应将它看作是发生人格障碍的信号。它与一般的意识障碍有着某种实质上的差异。出现自我意识障碍时,意识清晰度并不一定降低,也不致于影响所有的心理过程。它只是在对自我状况的认识和体验方面发生障碍。临床上常见的自我意识障碍有:人格解体、人格变换或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见人格障碍)。

病理生理机制

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大脑皮层、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有关,多种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头部外伤、脑血管供血不足或脑溢血、重要内脏器官(如肝、肺、肾)功能不全的终末期、多种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等。影响脑功能状态时,均可引起意识障碍,在急性发作的精神病中,如反应性精神病、癔病、某些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也可伴有意识障碍。

参考书目
  1. 北京医学院主编:《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0。
  2. 严和骎主编:《医学心理学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3。

参考文章

  • 自我意识障碍有哪些表现?神经与精神科
  • 什么是意识?临床上常见的意识障碍有哪些?神经与精神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6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