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也纳介绍

关于维也纳介绍,第1张

关于维也纳介绍

[拼音]:Weiyena

[外文]:Wien

奥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经济、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及国际活动中心之一。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的多瑙河平原,多瑙河流经市区。面积414.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151.57万,包括郊区在内187.5万(1981)。市区海拔172米。气候温和,1月平均气温1.1℃,7月24.6℃。年降水量660毫米,年平均降雪61天。

公元前是克尔特人的聚落,公元 1世纪为罗马帝国北部边防要塞。罗马帝国衰落后由各部族轮流统治。12世纪为奥地利公国首都。地处波罗的海至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商路要冲,商业及文化、艺术日趋繁荣。同时土耳其、斯拉夫、匈牙利等民族相继入侵。15世纪成为神圣罗马帝国首都。 16~18 世纪是欧洲政治的中心之一,日耳曼、斯拉夫民族文化在此融合,有欧洲及世界文化都会之称。 1815年维也纳会议及稍后兴起的产业革命,使城市的政治和经济职能进一步加强,人口由1840年的35万增至1910年的 203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领土缩小,维也纳随之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1955年结束占领,奥地利恢复独立,宣布“永久中立”,维也纳重又成为欧洲及世界名城。

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职工人数约占全国 1/4,其中1/3从事工业,2/3弱从事第三产业,1%弱从事农林牧业。工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30%。轻重工业都很发达,有电子电器、机械制造、钢铁、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和出版等部门。其中以食品、电子电器及化工产值为最高,服装加工及出版业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工业动力以水力发电和天然气为主。耕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0%,这里平原坦荡,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耕作集约,盛产小麦、黑麦、玉米、甜菜及猪、牛等。有 400家外国公司,因靠近东欧市场,西方许多大公司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都在此设立东欧分公司。外籍职工约占职工总数的15%,主要是南斯拉夫和土耳其人。旅游业发达,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

市内多古建筑。1433年建成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塔尖高 137米,可俯瞰全市,是城市的象征。弗夫堡王宫是现代国际会议经常召开的场所,内殿储藏历代皇冠和珍宝,王宫还附设国立图书馆和西班牙马术学校。申布隆宫为巴罗克式建筑,建于17世纪,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会址及音乐家莫扎特以七龄神童成名之处。此外还有查理教堂、 美术史与自然历史博物馆、 国立歌剧院、维也纳大学等著名建筑。

世界音乐之都。舒柏特和勃拉姆斯等音乐大师成长于此,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等音乐家都在此长期居住和创作,吟咏维也纳风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已成为世界名曲。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歌剧交流中心。每年夏季在此举行盛大的音乐歌剧会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来此旅游及欣赏。(见彩图)

市内设有许多国际性组织,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及联合国其他附属机构等。某些重要的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也常在此举行,是重要的国际活动中心之一。多瑙河远岸地区正在兴建“联合国城”。

城市布局独具一格,呈环状结构。内环路以内为内城,多罗马式和哥特式等古建筑,是文化艺术古城的缩影。内环路两侧有国会、市政厅、博物馆和国立歌剧院等机构。内环路与二环路之间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二环路以外,西部为绿地和高级住宅区,一直伸展到林山山麓;东部、南部和东北部是工厂区。(见彩图)

参考文章

  • 维也纳舞会节的由来美术与音乐
  • 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城"美术与音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6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