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塔克,J.介绍

关于斯塔克,J.介绍,第1张

关于斯塔克,J.介绍

[拼音]:Sitake

[外文]:Johannes Stark (1874~1957)

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874年4月15日生于希肯奥夫的上帕拉蒂那特。1894年起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1897年获博士学位。1900年任格丁根大学讲师。不久转到格丁根物理研究所工作。1909年在亚琛技术学院任教授。1920年在维尔茨堡成为W.维恩的继任者,由于和同事们争吵,离开维尔茨堡回到他的故乡。

斯塔克是个种族主义者。他全力支持P.勒纳反对犹太人的“教条主义物理学”。在纳粹攫取政权后,斯塔克被希特勒委任为物理技术研究协会主席。他追随希特勒,肆意挑起反对近代理论物理的论争,诽谤M.von劳厄和A.索末菲等人。但因纳粹的内部斗争,斯塔克在1936年被迫退职。1957年6月21日在德国上巴伐利亚逝世。由于效忠于纳粹,他受到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谴责和鄙视,并于1947年被判处四年劳役。

斯塔克主要研究气体导电。1906年进入格丁根物理研究所后不久,他发现了极隧射线(阳极射线)谱线位置的移动,即在地球上的光源中检验出多普勒效应。

1913年斯塔克在亚琛技术学院期间,利用精致的实验设备研究了电场中谱线劈裂的问题。斯塔克使用一个色散度大,灵敏度高的摄谱议,并装备了高强度光源以及真空泵,在极隧射线管上加上强电场,对氢和氦的谱线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氢光谱蓝线位置上出现了几条谱线。这表明在电场中,氢原子光谱线出现劈裂,这一现象后被称为斯塔克效应。由于这一成就和发现极隧射线中多普勒效应,斯塔克获得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7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