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辐射介绍

关于辐射介绍,第1张

关于辐射介绍

[拼音]:fushe

[外文]:radiation

以粒子束或波的形式发射和传播能量的过程,在放射化学中常特指电离辐射。

辐射类型

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声辐射和有静止质量的粒子的辐射。电磁辐射是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由激发态退激而发射的光子束,按光子能量的递增,依次可分为无线电辐射、微波辐射、红外辐射、可见光辐射、紫外辐射、X辐射和γ辐射。粒子辐射有放射性衰变中放出的α辐射、β辐射和裂变中放出的中子辐射等(见放射性衰变类型),如铀238衰变放出α辐射,钍234衰变放出β-辐射,碳11衰变放出β+辐射和铀235、钚239裂变放出中子辐射,以及各种加速中加速的粒子束辐射等;宇宙射线大部分由高能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包括质子、中子、较重核及高能电子、介子和各种奇异粒子。在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研究中涉及的辐射是能量较大、足以引起物质电离的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合称电离辐射。按引起电离的过程特征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如 α辐射、β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如中子辐射、γ辐射和 X辐射)。辐射有时也按辐射的粒子种类、发现人的名字、产生方法或产生机理命名,如质子辐射、氘核辐射、切伦科夫辐射、康普顿辐射、同步辐射和轫致辐射等(见表)。(见彩图)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辐射在物质中通过,与物质相互作用而逐步失去能量,最终被物质吸收。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后产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研究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辐射的性质、辐射所引起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都是必需的。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也是辐射测量、放射性防护和辐射加工工艺的基础。辐射类型不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也不同,通常分为三类。

带电粒子辐射与物质的作用

主要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而失去能量,能量传递给电子。如果电子获得的能量大于它的电离能,它就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即原子发生电离;如果电子的能量不足以克服原子对它的束缚,它就激发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或超激发态),即原子被激发。另一种效应是带电粒子很快减速(受阻),因而以X辐射放出能量,这就是轫致辐射。轫致辐射通常都是由电子突然受阻而产生。带电重粒子在物质中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库仑力)使物质中的电子接受能量,重粒子则减少能量。质量为 m,动能为 E的带电重粒子在一次碰撞中传递给电子的最大能量是4Eme/m(me为电子质量),或大约为0.002E/AA为带电重粒子的核子数)。这是带电重粒子能量的很小一部分,所以要经过多次作用才能使带电重粒子失去能量而被阻停。碰撞产生的自由电子有时还具有足够的动能,它也能引起新的电离,这些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称为δ射线。

X 或γ辐射与物质的作用

主要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光电效应中入射的光子与吸收物质中的原子作用而完全消失,而从该原子的电子壳层中放出能量为Ee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Ee=hv-EB

hv为光子的能量,EB是光电子在原来原子壳层中的结合能。在光子能量不很高和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较大时,光电效应是最重要的作用形式。康普顿效应发生在入射光子和电子之间,一般放射性核素放出的γ辐射的能量范围,最适宜发生康普顿效应。光子发生康普顿散射后能量并未全部失去,只是部分交给电子,这种电子称为反冲电子或康普顿电子。光子与电子发生康普顿效应时遵守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产生电子对效应要求光子的能量必须超过电子静止质量能量的两倍(1.02兆电子伏),这种作用必须在原子核的参与下才能发生,结果是光子消失而产生电子-正电子对。如光子能量大于1.02兆电子伏,则超出的能量以动能的形式被电子和正电子带走。这三种过程的相对重要性随辐射能量Eγ和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Z而变(图1)。

中子与物质的作用

一般分为三种过程,即d性散射、非d性散射和被原子核吸收而产生核反应(图2)。极少数中子如果没有被原子核吸收,则最终衰变为质子和电子。中子不带电,不能与原子核或电子以库仑力相互作用;中子主要通过与原子核碰撞而失去能量或被核吸收,产生的反冲核或其他辐射可进一步与物质作用。能量小于 0.5电子伏的中子(慢中子)主要与原子核进行d性散射,即碰撞前后相碰撞粒子动能之和相等、原子核内部能量不发生变化,中子失去部分能量,被碰撞核获得这部分能量作为动能,作用过程符合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的质量越是接近中子质量,则在一次正碰撞中接受中子能量的分数越大,所以含氢物质对中子慢化最为有效。中子最后慢化到相应温度的热运动能量为止,室温时热运动中子的平均能量为0.025电子伏,这类中子称为热中子。当中子能量较大并且被碰撞核的质量较大时,主要进行非d性散射过程,即碰撞前后碰撞粒子的动能之和不相等,原子核内部能量发生变化;这时中子有较大能量转移给反冲核,使核激发到较高能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动能。反冲核很快退激,放出γ辐射。中子被核吸收,在中子被慢化到热中子状况时最为可能,这时发生的核反应类型一般是(n,γ)反应,如238U(n,γ)239U;其他核反应也可能发生,如10B(n,α)7Li、铀235吸收中子后的裂变等。中子能量较大时引起核反应的类型更多,但一般反应截面都很小。

参考文章

  • 白癜风患者用电脑要注意防辐射皮肤科与传染
  • 电脑辐射与牛皮癣的关系吗?皮肤科与传染
  • 电脑辐射会导致白癜风吗皮肤科与传染
  • 多肉植物是否能够防辐射观赏园艺
  • 长期电脑辐射对白癜风患者有害皮肤科与传染
  • 如何使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生态安全
  • 长时间电脑辐射对白癜风的危害皮肤科与传染
  • 何谓眼部辐射性损伤?眼科
  • γ辐射法制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其絮凝性能废水治理
  • 清除灰尘可减少家电辐射生态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8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