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萨尔瓦多介绍

关于萨尔瓦多介绍,第1张

关于萨尔瓦多介绍

[拼音]:Sa’erwaduo

[外文]:El Salvador

拉丁美洲国家。位于中美洲地区北部。南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56公里;陆邻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面积21156平方公里,人口538.8万(1984)。全国划分为14个省。首都圣萨尔瓦多。

地处中美洲火山带上,国土的70%为熔岩高原和山地,多火山和地震,有“火山之国”的称号。南部伸展着西北—东南走向的海岸山脉,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多年轻的活火山,其中有全国最高峰圣安娜火山(2381米)、被称为“太平洋上灯塔”的伊萨尔科火山(1965米)以及圣萨尔瓦多火山(1887米)、圣维森特火山(2181米)(见彩图)

和圣米格尔火山(2129米)等。北部边界为休眠火山带,海拔1500~2000米。两条山脉之间为海拔 600米左右的波状熔岩高原,覆着第三纪、第四纪火山灰和熔岩,因受河流切割,多谷地、盆地和分散孤立的台地。源于危地马拉的伦帕河自西北入境,流贯高原北部,折向南后注入太平洋,为全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约占国土一半,河谷低地为重要农业区。海岸山脉以南为太平洋沿岸冲积平原,宽约15~20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0%,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也是重要农业区。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多为面积较小的火口湖,最大的伊洛潘戈湖仅75平方公里,是著名旅游胜地。地处北纬13°8′~14°24′,多山地和高原,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海拔 600米以下地区为热带,年平均气温30℃;600~1500米地区属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8~27℃;1500米以上地区为温带,年平均气温12~15℃,年平均降水量沿海1000毫米,山区1800毫米,5~10月为雨季。

全国人口中,印欧混血种人约占92%,印第安人占6%,余为白种人。198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7‰。中美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公里255人,主要分布在中部高原。1982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古玛雅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2世纪,印第安部族皮比尔人迁居于伦帕河流域,从事农业和渔猎,建立起以库斯卡特兰为政治中心的王国。152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由于殖民者没有发现丰富的金、银矿,也无大量的印第安人可供驱使,移民较少,经济发展缓慢。1821年宣告独立。1823~1838年参加“中美洲联邦”。1841年成立萨尔瓦多共和国。(见彩图)

经济素以农业为主。1982年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49.2%,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3%。农业用地约占国土面积2/3,其中耕地占34%,牧场和草地占30%。种植业是农业经济的主体,咖啡、棉花和甘蔗为三大出口作物,合占出口总值的70%左右。咖啡以质优著称,分布在高原西部和中部肥沃的坡地上,全国约有40%农业劳动力从事咖啡种植业;1981年收获咖啡16万吨,90%以上供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出口量居拉丁美洲第三位。棉花和甘蔗,主要分布在伦帕河谷和太平洋沿岸平原,1981年产量分别为4.36万吨和191.6万吨。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稻米、菜豆等,主要由自给性小农经营,分布在中部高原。粮食不足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1980年有牛144万头,牧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以及北部河谷低地。

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对工业采取保护政策,以及中美洲共同市场成立、大量吸收外资等原因,工业有较快发展。1982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以轻工业为主,有纺织、制糖、卷烟、肉类加工、服装以及石油提炼、化肥、水泥、农药等部门,多集中在圣萨尔瓦多、圣安娜、圣米格尔等城市。工业所需能源主要靠水电。在总发电量中,水电占57.2%,火电占28%,地热占14.8%。

交通运输业较为发达。公路长1.2万多公里,主要干线是横贯全国的泛美公路。铁路长约750公里,以圣萨尔瓦多为中心,通连全国主要城市和港口。阿卡胡特拉港为全国最大港口,年吞吐量约200万吨。还假道危地马拉的巴里奥斯港转运货物出海。

参考文章

  • 萨尔瓦多共和国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海底、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的由来世界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8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