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水水质介绍

关于地下水水质介绍,第1张

关于地下水水质介绍

[拼音]:dixiashui shuizhi

[外文]:groundwater quality

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用水要求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地下水评定的一种概念。

天然地下水在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中,从其周围介质获得各种成分,所以它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溶液。在物理性质上,绝大多数地下水透明无色、无嗅、无味;在化学组成上,天然地下水中已发现有60多种元素,它们以离子、分子和胶体的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化学组分是钙、镁、钠离子,以及重碳酸根、硫酸根、氯根;其次是钾、铁、锶、硼、硝酸根、碳酸根、二氧化硅等;其他为微量或痕量组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使某些地下水不仅含有天然来源的组分,而且含有人类生产的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以及细菌病毒等,使地下水的化学组成更加复杂,水质可能恶化。

地下水水质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生物特性,而且与其具体用途有关。某些地下水对某种用途可能是不合格的,但对另一种用途可能是优质水。各种用途的供水均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地下水水质评价的依据是各种水质标准(饮用水水质标准、工业用水及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等)。评价方法分单项水质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指数法两种,前一种方法主要是评价地下水对某项水质指标的适宜程度,后一种方法是评价地下水的整体质量。

饮用水水质

人体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必需保持一定的含量水平,以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中所必需的元素,许多来自饮用水。因此,供饮用的地下水中某些组分的贫乏或过量都会影响健康。例如,水中有致病细菌和病毒,饮用后会引起水媒病的爆发;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含氟过高会使斑釉齿发病率增加,严重的出现氟骨症,含氟过低可增加龋齿发病率;某些有机毒物可使人体致癌、致畸形和致突变等。地下水对饮用是否适宜,主要看它是否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制定原则主要从下列3个方面考虑:流行病学上的安全,化学组成对机体无害,感观性状良好。

工业用水水质

由于各种工业产品质量要求及生产流程的差异,故其水质要求也不同。因此,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繁多且复杂。标准的制定主要考虑产品的质量、生产费用及工程的安全 3个方面。如若使用不良水质的地下水为工业供水,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费用增加,甚至威胁工程安全。例如,水硬度过高,会使皮革柔性变差,酒变味,蒸气锅炉结垢加快而增加燃料消耗,妨碍纺织品及人造革的染色等;水中锰、铁及其他重金属含量超过标准,会使纸张及纺织品起斑点;侵蚀性二氧化碳过高、pH值小于6或硫酸根含量超标时,会对混凝土结构及金属结构产生腐蚀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工业用水标准往往比饮用水更严格。例如,低压锅炉用水,总溶解固体及硬度分别应低于700毫克/升和350毫克/升(以CaCO3计);高压锅炉用水,总溶解固体及硬度分别应低于200毫克/升和0.07毫克/升(以CaCO3计);原子能发电厂则要求非常纯的水。

农业用水水质

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对灌溉水水质的要求随作物类型、土壤、气候、排水条件、灌溉制度及耕作方法的差异而不同,因此很难制定一个严格的统一的灌溉水水质标准。但从总体上来讲,用于灌溉的地下水水质要求是:不抑制作物生长,不损害土壤结构及其透气透水性,不影响作物质量。具体评价主要从下列 3个方面考虑。

(1)水的含盐量。水的含盐量以水中总溶解固体量来表征,同时考虑到水中钠离子所占比例。如若水中总溶解固体及钠离子比值都较高,会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渗透压力也随之增加,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困难,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枯萎。

(2)水的碱度。水中HCO婣高而Ca2+低时,使土壤中的Na2CO3及NaHCO3升高,呈碱性而妨碍作物正常的新陈代谢;水中的钠吸附比SAR值〔SAR=Na/[(Ca+Mg)/2]1/2〕高,会发生水中Na+代换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离子,使土壤的交换性钠增加,结果土壤板结,明显降低土壤透气保墒能力。

(3)水的毒性。水中有毒组分不仅会降低作物质量,有时可能危害作物的生长。硼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灌溉水中硼含量超过1毫克/升(对敏感作物)到3毫克/升(对耐硼作物)时,将危害作物;使用受汞、镉等有毒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灌溉时,重金属会在作物果实(如稻谷)中累积,使其质量下降,近年来一些国家出现大米中汞或镉含量超标而不宜食用就是一例。

地下水水质保护

为了保护地下水免遭污染,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分为区域防护和局部防护两种。区域防护指对整个区域的含水层进行保护。通常根据防污性能的好坏进行水文地质分区,对每区提出相应的环境措施。局部防护指保护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一般要在水源地周围和上游的补给区建立防护带,在防护带的内带内严禁排放污染物。防护带的内带范围一般规定为污染物流到最近的抽水井的时间小于等于60天的地区。

参考文章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系列解读之地下水水质监测废水治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8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