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文昭(1886~1965)介绍

关于马文昭(1886~1965)介绍,第1张

关于马文昭(1886~1965)介绍

[拼音]:Ma Wenzhao

中国细胞学家和组织学家。1886年5月31日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65年12月13日卒于北京。1905年由教会资助在河北省通县协和大学学习,1910年升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15年毕业后相继任山西汾阳医院和通县潞河医院医师。1919年返回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科进修,在细胞学家E.V.考德里教授指导下学习组织学专业。翌年赴美留学,受教于芝加哥大学解剖学科R.R.本斯利教授。1921年回国任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科的助教、讲师等职。1928年再度赴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进修,回国后升任协和医学院副教授。1940年他应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细胞学科E.V.考德里教授的聘请任客座教授,1941年回国。翌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科教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出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1947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科主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医学院教授兼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

他从1919年起,从事线粒体和高尔基器在细胞中的机能的研究。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他指出这两种细胞器是细胞各种机能代谢的主要结构,并从这两种细胞器的染色反应推断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卵磷脂。从而设计了以卵磷脂治疗吗啡中毒的动物实验,不仅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并且还应用于临床实践。他从这一系列研究中,在理论上提出了关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发生的许多新见解。

1949年以后,他继续线粒体和高尔基器的研究。从磷脂类能增强细胞器机能的论点出发,探讨了磷脂对皮肤增生、创伤愈合以及临床皮肤病、神经衰弱等疾病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63年编写了《磷脂类对于组织的作用》一书,总结了磷脂对细胞的结构和机能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956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同年中国科学院成立,被选为第一届生物地学部委员。1963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自1924~1965年共发表实验研究论文60余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9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