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鸣介绍

关于鸟鸣介绍,第1张

关于鸟鸣介绍

[拼音]:niaoming

[外文]:calls and songs of birds

绝大多数鸟类能发出各种的音调和节奏的鸣叫。鸵鸟、兀鹫的鸣管很简单;鹑鸡具有完整的鸣管,但缺乏振动管膜的鸣肌,所以还不能调节鸣声;亚鸣禽有2~3对鸣肌,鸣禽有4~5对鸣肌,使鸣管中的半月形鸣膜回旋振动,发出千差万别的鸣声。各种鸟类都有独特的鸣声,而在同种鸟类的雌雄之间,成鸟与幼鸟之间,繁殖期与非繁殖期之间,鸣叫声也各不相同。

鸟类的鸣叫主要有鸣啭和叙鸣两种类型。鸣啭由性激素控制,是繁殖期的一种求偶行为。例如:四声杜鹃在树林中连声鸣啼,通宵达旦;短翅树莺在树枝上昂首高鸣,经久不息;锈脸钩嘴鹛、扇尾莺两性对唱,音韵悦耳。鸣啭基本上是雄鸟的功能,但有些雌鸟孵化时也不停地鸣啭。

叙鸣为鸟类日常的叫声。依传递信息的要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又可分为呼唤声、警戒声、惊恐声、寻群声等,与取食、集群、迁徙,对捕食者的反应有关。例如雉类的群体分开时,常用特殊的集合的鸣叫;晚成性雏鸟在饥饿时发出一种明显的鸣声,在温饱时发出柔和的音调;红嘴相思鸟的鸣声与画眉相似,婉转悦耳,呼唤声象柳莺,警戒声象山雀,短促粗砺。

许多鸟类还可以效仿其他动物的叫声、器物的音响,甚至人类的简单语言。中国约有33种效鸣的鸟类,如百灵、画眉、白头鹎、沼泽山雀、蓝点颏、红点颏、八哥、鹩哥、鹦鹉等。效鸣的鸟类对于学来的人类简单语言并不理解,仅仅表明它们具有较高的发声和学习能力。

人们很早就研究鸟的鸣叫。中国人记录鸣叫的最简单方法是用汉语拼音,如红尾伯劳的鸣叫为“ga-ga-”或“zhiga-zhiga-zhiga-”。中国古代采用谐音拟声法,如把家燕的鸣叫声记为“不吃你米,不吃你粞”,把白头鹎的鸣叫声记为“九斤八两”,把四声杜鹃的鸣叫声记为“割麦插禾”。现代采用录音机和示波器,收录鸟的鸣叫后进行频谱分析,形成一门鸟声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09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