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旃陀介绍

关于阿旃陀介绍,第1张

关于阿旃陀介绍

[拼音]:Azhantuo

[外文]:Ajanta

印度古代佛教文化遗址。在中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东北75公里的阿旃陀山中。石窟凿于该山的一处新月形暗色岩陡崖上,共30窟。其中陡崖中部的5窟最早,凿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此后沿两边伸展,工程一直延续到公元7世纪,历800~900年凿成。公元640年前后玄奘曾到过此地,并描写这里的伽蓝“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但以后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失势,其地亦弃,石窟遂不为世人所知,直至1819年才重新发现。石窟自西至东依次编号,4号窟为支提(佛殿),余皆为毗诃罗(僧房),其中一窟(30号)为泥土所埋,至1956年才发掘出来。阿旃陀石窟熔建筑、雕刻、绘画于一炉,是印度古典文化艺术保留至今最完好的范例。石窟前部有阳台、门窗和列柱,雕刻工致,富丽典雅,镌有菩萨、仙女、象、鹿等装饰。入门便是殿堂,内设列柱、佛龛和佛塔等,毗诃罗内沿石壁还凿有石床。窟内石壁,各种壁画琳琅满目,有的以《本生经》为题材,有的以王公贵族和宫廷生活为题材,其中1号窟中遮卢加王补罗稽舍接见波斯来使图,尤有重要历史意义。此外还有许多反映印度古代人民生活和花草鸟兽的壁画。后期作品多系笈多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10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