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沼泽径流介绍

关于沼泽径流介绍,第1张

关于沼泽径流介绍

[拼音]:zhaoze jingliu

[外文]:swamp runoff

沼泽表面流和沼泽表层流的统称。沼泽径流的存在形式与沼泽表面形态有关。表面凸起的沼泽,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渗入草根层(或活动层),在草根层的孔隙中运动,经沼泽再调节后补给河流。表面平坦或凹陷的沼泽,主要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表面常有积水,表面流和沼泽表层流共存,其中表面流发生在地貌较低的部分。这类沼泽往往有过境水流,由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水一部分随过境水进入河流,一部分经沼泽再调节后,补给河流。

沼泽表面流 是在较低的坡地和凹地上的表面水流,与坡面流相同(见径流形成)。

沼泽表层流是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它产生在泥炭沼泽的活动层(即从表面到潜水位活动的下限)和潜育沼泽的草根层(即从表面到腐质泥层)中的潜水位变动带内,呈层流状态,可用达西定律描述。流速与水力坡降和渗透系数成正比;通常水力坡降与沼泽表面坡降相同;渗透系数各层不一。流量大小取决于潜水位高低、各层渗透系数和泥炭层或草根层的厚度。渗透系数沿垂向的变化,决定于泥炭层或草根层的结构形态和泥炭层或草根层的紧实程度。结构形态决定孔隙的分布状态(纵向柱状分布、横向柱状分布、网状分布),即决定渗透系数是各向异性还是各向同性;紧实程度决定着孔隙的大小。

在泥炭沼泽的活动层中,表层泥炭结构蓬松,孔隙很大,垂向柱形孔隙多;往下直到惰性层,结构稍紧,孔隙变小,横向柱形孔隙增多。潜育沼泽的草根层,基本呈海绵状的结构,孔隙如同网眼。惰性层和腐质泥层结构密实,可视为相对不透水层。由此,沼泽各层的渗透系数,自上而下减小。当潜水位接近沼泽表面时,过水断面大,渗透系数大,沼泽表层流就大,当潜水位下降时,则过水断面减小,渗透系数迅速变小,沼泽表层流猛减,当潜水位降到惰性层和腐质泥层时,沼泽表层流减小到零。采取人工措施,把排水渠底挖至惰性层和腐质泥层以下,也会有一定数量的径流产生。沼泽径流计算方法是根据沼泽的形态特点,从沼泽水、沼泽形态与径流模数的关系出发,用实际资料建立起潜水位与渗透系数的关系,以沼泽面积、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和沼泽的平面长度(或半径)作为参变量,求得径流模数。

对平原沼泽区的河川径流来说,沼泽率(沼泽面积与流域总面积之比值)大,河川径流的年变差系数大;对山区的河川来说,则相反。沼泽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尚无定论。关于沼泽疏干后径流变化的观点也不一致。产生不同观点的主要原因是沼泽类型的多样性,形成因素的复杂性和地域分布的差异性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13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