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仔畜疾病介绍

关于新生仔畜疾病介绍,第1张

关于新生仔畜疾病介绍

[拼音]:xinsheng zaichu jibing

[外文]:disease of newborn animal

指家畜胎儿出生后至脐带脱落前(一般2~6天内)所发生的疾病。病因复杂,与新生仔畜体质嫩弱、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分娩过程异常、先天性遗传和发育缺陷等有关。主要包括下列不同疾病。

窒息

刚产出的仔畜呈现呼吸障碍,或无呼吸(家畜)而仅有心跳。又称假死。常见于新生驹和仔猪,如不及时抢救,往往死亡。发生原因是由于胎儿产出期延长或排出受阻、胎盘过早剥离(常见于母马)、胎囊破裂过晚、倒生时产出缓慢、脐带受压或缠绕以及子宫痉挛性收缩等导致胎盘血液循环减弱或停止,从而使胎儿缺氧,引起过早呼吸而吸入羊水。轻度窒息表现张口呼吸,有时呈喘气状。抢救时首先应擦净或吸出鼻孔和口腔内的羊水,进行人工呼吸或输氧。重度的除采用以上措施外,可试用呼吸中枢兴奋药。继发肺炎时可肌注抗生素,但抢救往往困难。

孱弱

伴有体衰、生活力低的一种仔畜先天性发育不良。多见于早春生产的仔驹,也可见于冬季生产的仔猪。原因很多,或由于母畜妊娠期营养缺乏,或由于患病,如由传染病(如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等)引起的胎儿子宫内感染,以及早产、近亲繁殖或牛、马双胎等。症状为出生后卧地不起,心跳快而弱,呼吸浅表,闭眼,反应迟钝,末梢器官发凉,吮乳反射很弱。主要通过保温,人工哺乳,补充钙盐、矿物质和维生素进行治疗,并采用强心、补液等对症疗法。

脐出血

新生仔畜脐带断端或脐孔出血不止。见于羔羊和犊牛,偶见于仔猪和驹。原因是断脐后脐动脉收缩力降低。出生后脐带未经结扎而过早地锐性断离,亦可发生。幼驹、犊牛、羔羊脐带血液呈大滴状缓缓流出,仔猪呈血液不断涌出。出血过多而长期不止,可引起死亡。通常可在局部消毒后结扎脐带断端止血。如断端过短而无法结扎,可缝合脐孔。有时犊牛和羔羊脐动脉断端缩入脐孔内,血液流入腹膜外的疏松组织内,可自行凝固和痊愈。

持久脐尿管

仔畜出生后一定时间内脐尿管不闭合,由脐带断端或脐孔不断流出尿液。习惯上常不恰当地称之为脐尿管瘘。主要发生于驹,偶见于犊牛。治疗时可用碘酊浸泡断端,然后紧靠脐孔部结扎脐带。如脐带残段脱落而从脐孔流尿时,用碘酊或5~10%福尔马林涂抹或用硝酸银腐蚀,几天后可自然封闭。以采用袋口缝合法封闭脐孔的开口效果最好。

脐炎

新生仔畜脐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由于细菌感染而发炎。主要见于犊牛和驹。病初脐孔周围发热、充血、肿胀和疼痛,仔畜表现拱背,不愿行走。处理不当,可形成脓肿或溃疡;如化脓菌及其毒素由血液侵入肝、肺、肾及其他器官,即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有时也可继发破伤风。治疗时可在脐孔周围皮下注射青霉素溶液,并局部涂以等量的松节油与 5%碘酊合剂。如形成脓肿、坏疽或瘘管等,按外科手术原则治疗。接产时一般不结扎脐带,而经常涂擦碘酊由其自然脱落,可预防本病。

胎粪秘结

新生仔畜出生后 1天内不见排出胎粪。又称胎粪停滞。主要见于体弱的新生驹,也见于绵羊羔。原因为初乳分泌不足、品质不佳或仔畜吃不到初乳。症状表现为仔畜吃奶次数减少或不吃奶,肠音减弱,精神沉郁,拱背;有时腹痛剧烈出现打滚或咩叫。以后逐渐全身衰竭,呈自体中毒状态。直肠检查可触摸到硬固粪块。治疗可用温肥皂水深部灌肠、投服轻泻剂如石蜡油或硫酸钠等;严重时施行剖腹术治疗。

腹泻

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排粪次数增加而粪便稀薄。各种幼畜均可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按病因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前者如仔猪黄痢和羔羊痢疾(见梭菌病);后者多因消化不良、营养缺乏以及气温骤变等引起。治疗时应先隔离病畜,绝食8~12小时,以减轻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并给予轻泻剂,排除胃肠道有害物质。然后给予抗菌、止泻药和帮助消化的酶类,并补液和解除酸中毒。

新生仔畜溶血病

新生仔畜红细胞与母体血清抗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同种免疫溶血反应。又称新生仔畜溶血性黄疸、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或同种红细胞溶解病。主要见于幼驹和仔猪,也可见于犊牛。幼驹出生时正常,吮吸初乳后迅速出现急性症状,以出现黄疸、贫血和血尿(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发病原因,骡驹是由于马、驴种间杂交而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马驹则由于胎儿与母马的血型存在个体差异。马的血型可分7个系统,每个系统包括一种至数种不同的血型因子(抗原),都能直接遗传给后代。已知Aa、Qa、R、S、Dc及Ua等因子与马驹溶血病的发生有关,其中以Aa因子的抗原最强。

母猪产生同种免疫,既可由于接种疫苗(血源性结晶紫灭活苗),也可由胎盘传递。仔猪也在吮吸初乳后发病。同种抗体通常是与Ea、Ee、Gb和Kd红细胞抗原起作用。红细胞产生自发性过敏者很少或根本不发生,过敏多由注射含有红细胞抗原的疫苗引起。在一年中对母牛接种多次疫苗的地区,犊牛可因溶血而死亡。抗原通常与B、C、F-V和S-V系统有关。可通过母畜血清或初乳与仔畜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试验作出确诊。母马初乳抗体效价在1:32(母驴为1:128)以上者为非安全范围,应暂停哺饲幼驹,并每隔1小时挤初乳一次试验,待效价降到安全范围后再让驹吸食。定时定量给幼驹灌以食醋,也有预防作用。对已发病的幼驹,宜采用换血疗法。

膀胱破裂

新生仔畜膀胱高度充尿而导致破裂。主要发生于生后1~4天的幼驹。通常由于仔畜尿闭、膀胱尿液潴留、容积增大、内压增高所致;也可因胎儿通过产道时腹部受到挤压,或出生后卧地打滚时腹肌强力收缩而使膀胱破裂。在破裂初期,除长久不排尿外,常无其他症状。1~2天后腹腔积尿增多,腹围明显增大,肷窝变平,下腹坠胀,拍打腹壁时有充盈的橡皮水袋波动感,穿刺时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公驹鞘膜腔积尿,阴囊水肿;可继发腹膜炎及尿毒症。须对病畜立即行剖腹术及膀胱修补术治疗。继发腹膜炎及尿毒症时,采用对症疗法。

肛门及直肠闭锁

肛门及直肠的一种先天性闭锁畸形:肛门被皮肤所封闭,或直肠末端形成盲囊,或结肠一部分闭锁或缺乏一段肠管,均属隐性基因遗传所致。偶见于仔猪和骡驹,其他家畜极少见。患病仔畜因排不出胎粪而表现不安和努责。1~2天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部膨胀,起卧滚转,逐渐出现自体中毒现象。肛门闭锁容易诊断;直肠闭锁须用手指进行直肠检查才能确诊。结肠闭锁畸形常与便秘混淆,但通过温肥皂水深部灌肠后如仍无胎粪排出,可作出臆断。X射线造影和剖腹探察可帮助确诊。肛门闭锁采用人造肛门手术治疗;其他闭锁畸形无治疗意义。避免近亲繁殖,有助于预防本病发生。

新生仔猪先天性肌阵挛

仔猪生后不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群阵发性挛缩,病因不明,俗称“小猪抖抖病”。但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仔猪中枢神经系统在胎儿期遭受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颤抖疾病,把它称为新生仔猪传染性先天性震颤。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严重的震颤影响仔猪吃奶,以致饿死。剖检可见主要器官有血管炎和脑脊髓髓鞘形成不全。病情不严重的随日龄增长而症状减轻,直至消失和痊愈。对患病仔猪采用人工哺乳,加强护理,可减少死亡。尚无良好的预防方法。

新生驹面神经麻痹

一侧或两侧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先天性丧失。发病率不高,骡驹比马驹多见。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面神经运动核先天性发育缺陷,致使分布于耳、眼睑、鼻及唇部肌肉的神经纤维麻痹,或由于面神经末梢的肌肉装置发育缺陷,致使有关肌肉丧失运动功能。母畜怀孕期营养缺乏、运动不足或免疫缺陷等也可能与本病有关。一侧性麻痹表现为上唇向健侧歪斜,下唇松弛无力,闭合不全。吃奶时乳汁由倾斜一侧嘴角流出。两侧性麻痹时,上下唇对称性松弛,不灵活,两眼睑及两耳均下垂,鼻翼塌陷,鼻孔狭窄,呼吸困难,吃奶高度障碍,大多数患畜由于饥饿和衰弱而死亡。治疗可试行肌肉注射维生素 A、D、B制剂及静脉注射氯化钙和维生素 C溶液。同时给母马增喂磷酸氢钙或其他钙制剂。也可结合进行电针疗法。鼻翼塌陷造成严重呼吸困难时,可施行鼻翼开张术或鼻翼皱缩术。

出血性紫斑

仔畜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天内可视粘膜发生小点状及淤斑状出血,又称新生仔畜血斑病。见于骡驹,偶见于犊牛和仔猪。骡驹可能由于血小板数量降低(严重病例可降低到4万/立方毫米)引起;仔猪可能由于凝血酶原减少所致。它们是否属遗传性缺陷,尚不了解。两种仔畜出血性紫斑均属血液源性,而成年马的出血性紫癜则属于血管源性(见出血性素质)疾病。主要症状是口、鼻粘膜和眼结合膜上有出血点,并可汇集成出血斑,有时体表有大小不一的血肿,破溃后易形成溃疡。关节囊出血和肿胀时发生跛行。肠道出血时排出血样稀粪。贫血。体温升高或正常。治疗以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及补充血小板和红细胞为原则,可采用输入全血和其他对症疗法。

脓毒败血症

一种严重的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特征是同时患脐炎和关节炎,并伴有胃肠、肺、脑等器官受侵害症状。以幼驹发病率最高,犊牛次之,仔猪也可发生。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和脐带,也可由子宫内感染所致。一般在生后3天发病,有时生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最急性的仔畜于1~2日内死亡。此外还有急性型、转移型和败血性休克型。一般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局部脓肿按外科疗法处理。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接生时注意脐带消毒等(见休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14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