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牧业技术措施介绍

关于水土保持牧业技术措施介绍,第1张

关于水土保持牧业技术措施介绍

[拼音]:shuitu baochi muye jishu cuoshi

[外文]:pasture measur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保护、改良和种植牧草,以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之一。通过牧业措施,可以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并提供饲料、肥料和燃料,为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畜牧业创造条件。它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结合,构成完整的综合治理体系。其内容包括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地;农牧结合,建立人工草场;林牧结合,林间种草;种草固沙,增加地面植被等。(见彩图)

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地

主要措施有:

(1)严禁开垦草地。在法律保证的基础上,将天然草地分给国营、集体,或按合同承包给个人管理。

(2)在面积较大的草地上,按牲畜的种类、数量,草地产草量和环境状况,分区分季轮牧,实现适度放牧。

(3)在草被较差的地方,根据具体情况封育一段时间,待草被恢复后再适当放牧,或进行轮封轮牧。

(4)在植被稀疏、产草量低、质劣的草地上,根据坡长、坡度、坡面具体情况,划分若干与径流垂直的带,雨后每间隔一个带犁地、播种优良草种,待新草带繁茂后再耕种未播种的天然草带,以期2~3年后草地得到显著改善。

(5)将面积较大且适于种草的低产天然草地,改建为人工草地,实行粮草轮作。

(6)在对天然草地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草库伦,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发挥饲料基地的作用。

建立人工草场

根据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不宜农作的地方退农还牧的原则,可采取如下措施:

(1)在 5°~25°坡地农田上,实行不同形式和比例的粮草带状间种轮作制。粮、草带的宽度和数量视坡长、 坡度、 坡形、水土流失程度等而定。在陡坡、长坡和水土流失严重地方,应加宽、加多草带,反之可增加粮带。粮、草带经若干年可互换位置。在较陡的坡地上,带间还可种2~3行紫穗槐、柠条等灌木。

(2)在25°以上不宜农耕的坡地上,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多年生牧草,建立永久性人工草地。为保护梁、塬,在梁边、塬边与径流垂直建立多年生牧草人工草地,并以割草饲畜或轻度放牧为主。

(3)在撂荒休闲农地上实行粮草轮作;在果园裸露地上或勤耕作物农田中进行粮草间作。

林间种草

包括在已有的林间空地上种植适当的饲料作物或牧草,也可用有饲用价值的草、灌作先锋植物先改良土壤,然后再增植树木,抚育成林。

种草固沙

沙蒿是固沙效果较好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来固定流沙或半流动沙丘。每年春秋季节,将沙蒿挖出,以品字形栽植到流动沙丘的迎风面上,主风向垂直,行距1~2米,穴距1米,随挖随栽。穴深依沙蒿大小而定,覆土厚度比原处深5~10厘米,栽后踩实。沙丘固定后,当沙蒿覆盖度达70%时,成带状或块状播种优质牧草。若用根茎类草,可沿沙丘坡面等高分带,将草皮整块或切块植入沟内,压实。种草固沙的大面积草地上适当配置其叶有饲用价值的固沙防风林带,可提高固沙效果(见固沙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145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