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滴滴涕?

什么是滴滴涕?,第1张

什么是滴滴涕?

[拼音]:diditi

[外文]:DDT,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的简称,有“二二三”之俗称,学名1,1,1-三氯-2,2-双(4-氯苯基)乙烷,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工业产品为白色固体,是含有双对氯苯基和邻、对氯苯基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前者是主要杀虫成分,含量70%~80%(质量)。纯品熔点108.5℃,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但遇碱易分解,急性毒性LD50值:对大白鼠经口为113~118mg/kg(见农药)。

滴滴涕是在1874年由奥地利化学家O.蔡德勒首先合成的,到1938年瑞士嘉基公司的P.H.米勒发现其杀虫性质。滴滴涕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杀虫谱广而效力强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在农药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米勒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金。1942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制造方法是在衬铅或搪瓷反应器中,用氯苯和三氯乙醛在浓硫酸中发生缩合反应,脱水得滴滴涕原药,反应式为:




滴滴涕具有触杀作用,能破坏昆虫神经生理活动而致死。通常加工成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和油剂(见农药剂型)使用。在40~60年代,滴滴涕曾在全世界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对农业增产和防治传病昆虫,控制疟疾等流行曾有很大贡献。由于长期使用,有些害虫对滴滴涕产生抗药性;又因其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可在环境和生物体内造成残留积累,许多国家在70年代已停止使用。中国从50年代起曾大量生产,到1983年停止生产。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