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装裱?

什么是装裱?,第1张

什么是装裱?

[拼音]:zhuangbiao

[外文]:picture mounting

对中国书法、绘画作品进行裱褙和装饰的手工艺。又称裱褙、装背、装潢等。俗称裱画。

沿革

装裱约始于晋代。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晋以前,装背不佳,到范晔(398~445)始能装背。唐代,宫廷已设专职装裱匠师。当时装裱格式颇为讲究。贞观年间(627~649)和开元年间(713~741),宫廷图书一律以紫檀为轴,用紫罗裱背书画四边。宋代,徽宗赵佶(1082~1135)爱好字画,亦重装裱,宫廷设有装裱工场和提举官,规定装裱格式,世称“宣和装”,被奉为装裱的典范。南宋,装裱技法仍继承宣和装的遗制。淳祐年间(1241~1252),杭州出现民间装裱作坊,著名的有“朱家裱褙铺”。明代,装裱工艺进一步发展。宣德年间(1426~1435)以后,装裱业中心逐渐移至江苏苏州,有“装潢能事,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记述。著名匠师有汤氏、强氏两家。明代周嘉胄著有《装潢志》一书。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宫廷所藏名家书画必用苏州裱工装裱。秦长年等4人曾被召入宫廷,装裱《历代帝后像》等名画。苏州装裱明代流传至北京,清代后期又流传至上海、武汉等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装裱手工艺有了迅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州、湖北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并以苏州为主。苏州装裱以选料优良、配色文雅、裱工精细为特色。著名匠师谢根宝专长修复古旧书画。

工艺

装裱一般分为挂轴、手卷、册页等 3种形式。挂轴在书画的四边加镶绫、绢,上端安杆,下端安轴。手卷与挂轴大致相同,四边加镶绫绢,两端安轴。册页镶边框,前后有副页,上下加板面。书画、碑帖经装裱后更增加艺术效果,并便于观赏、收藏,残破的也能修补完整。

装裱用的主要工具有:纸壁,俗称挺板,用纸糊在木制方格上做成,用于挺平画幅或绫绢;案子,用木板髹漆制成,平滑如镜;浆刷、排刷,用棕丝扎制;排笔、尺、刀等。辅助工具有起子,用厚阔约1cm的竹片削成,一端作握柄,一端逐渐扁平,用于从纸壁上取下裱件。此外还有镊子、针锥、砑石等。

装裱材料有:棉料纸,用于覆托;绫、锦,用于镶裱画幅四周;杆轴,用杉木制成,可久置不变形;轴头,一般用红木制成,也有用乌木、紫檀、陶瓷、象牙、玉石等制成。

装裱大致有 4道工序:

(1)托裁画心。把画心托裱一次,贴到纸壁上挺平,待干后取下,依规矩裁切成方形或圆形。

(2)配料镶嵌。按一定格式配齐并裁定绫锦等材料,然后镶在已托裱的画心四周。上下镶嵌的尺度和左右边缘的宽窄,都应与书画或悬挂的位置相宜。

(3)复背。在镶好的画幅背后再裱一次,贴到纸壁上挺平。

(4)砑光装配。把画幅背面向上平放案上,用砑石在背面磨平。装上下杆轴、轴头,以及穿丝带和贴题签,装裱即告完成。

修治古旧书画时,首先整治画心,冲洗污迹;其次揭裱,即把画心从旧的托纸上揭下,再重新托裱。如有缺损,须加挖补。画心上缺损的地方,挖补后颜色如与原作有不同之处,要用笔墨、颜料填补,称为接笔。其余工序与装裱新画相同。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