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灌溉水源?

什么是灌溉水源?,第1张

什么是灌溉水源?

[拼音]:guangai shuiyuan

[外文]:irrigation water source

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表水、地下水两种。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湖泊和汇流过程中拦蓄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有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城市污水和灌溉回归水用于灌溉,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亿km3,其中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占总量约 2.5%。它处于逐年不断往复的水文循环中,是灌溉事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万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0.83万亿m3,扣除重复水量0.72万亿m3,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1万亿m3。中国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仅为1770m3,约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 3/4,灌溉水源并不丰富。

中国可用作灌溉水源的水量,在地区分布上与耕地面积的分布很不适应。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河流域,年径流量占全国总量的81%,但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5.9%;而北方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年径流量只占全国总量的6.6%,但耕地却占全国的40%,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只有250m3,为全国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的1/7。水土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降水是地表水源的主要补给来源,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长江以南地区多雨季节为3~6月或4~7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华北和东北地区,多雨季节为6~9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因此,地表径流量主要随降雨的季节而变化,在时间上分配极不均衡,而作物在生长期内的需水是逐日变化且相对均匀的,这使径流的时间分配与灌溉的需求不尽适应。此外,灌溉水源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南方河流丰枯年份水量比值在3倍以上,北方河流丰枯年份水量比值可达10~20倍。干旱年份,特别是连续干旱年份,水量不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以至造成绝收。中国80年代初的年灌溉用水量约4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4%,其中约90%取自地表水。河川径流的开发利用程度,南方、北方差异很大。在中等干旱年份,海滦河流域已达77%,黄河流域59%,长江流域仅19%。

地下水接受降雨入渗、河道渗漏、灌溉渗漏、山前侧渗等补给,形成存在于地壳表层含水层(第四季松散岩体)中的地下水。在多年丰枯水文周期内的开采、补给交替作用下,可得到恢复和更新的多年平均水量为地下水资源量。其中浅层地下水是另一重要的灌溉水源。它与降水和地表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补给条件好,容易更新,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相对较浅,是中国华北和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灌溉的重要水源。1981年海滦河流域平原地区地下水利用率已达90%。深层地下水补给距离长,不易更新,一般不宜作为灌溉常备水源。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要注意采补平衡。

灌溉水源应在水量和水质两方面满足灌溉的要求。灌溉水源在水量、时间分布、地理位置与灌溉的要求不相适应时,常建蓄水工程调节天然来水状况,做到以丰补歉,及适应自流灌溉农田的要求;或修建引水工程以适应水土资源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平衡;或修建提水工程以满足高地农田对灌溉的要求。在条件许可时,可修建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工程系统,在时间上和地区上对水资源进行更大程度的调节和利用。

灌溉水源的水质,如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含有污染物的成分及其含量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应符合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要求,并兼顾人畜饮用及鱼类生长的要求。灌溉水源的水质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加以改善,或与清水掺合,符合标准后再用于灌溉。(见灌排水质)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