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集成是什么?

梨园集成是什么?,第1张

梨园集成是什么?

[拼音]:liyuan jicheng

清末戏曲演出台本汇集。李世忠(良臣)编刊,安徽竹友斋刊刻。卷首有清光绪四年(1878)李世忠所写序文两篇。内收剧本47种。除两种昆曲剧本外,其他45种皆为皮簧戏剧本。李序说:“南北各 *** 土音……非关音律之不谐,实由简编之无据”,“所虑者南北之韵不同,未克按腔合拍”,可见这些剧本,是流传于当时南北各地皮簧腔系剧种中的。另据李序“迩来频约善才,删除赝本”语,证明这些剧本是和当时的戏曲演员核对过的演出本。剧本编次,基本按照剧中故事发生的朝代先后顺序。剧本中的唱词,除所唱为曲牌者标明曲牌名目外,在七字、十字句格的唱段前,有的标出“倒板”字眼,个别的还标有“西皮”字样。这为研究当时皮簧剧种剧本的体制与唱腔,提供了确切的资料。

《梨园集成》所收剧本,大部分仍流传于现代的京剧、汉剧等皮簧腔系诸剧种的舞台上。如《骂曹》、《斩黄袍》、《四郎探母》等剧,其情节场次与唱白文字,都与现代演出本基本相同。有些剧本也流传于现代梆子腔系诸剧种中,如《麟骨床》、《捡柴》等。一部分剧本则与现代演出本存在着差异,如《全本祭风台》,在情节与唱白上,就与京剧今本《群英会、借东风》不完全相同,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剧目在流传过程中的演变情形。也有些剧目,已经在舞台上被淘汰,成为历史的陈迹,如《百子图》、《大香山》(又名《观音得道》)等。《梨园集成》是现存刊行年代较早、汇编剧本较多的皮簧剧本选集。它对了解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戏曲舞台上的演出剧目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37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