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姆昌德是什么?

普列姆昌德是什么?,第1张

普列姆昌德是什么?

[拼音]:Puliemuchangde

[外文]:Premchand (1880~1936)




印度印地语小说家。 1880年7月31日生在印度北方邦贝拿勒斯(现名瓦腊纳西)附近的拉莫希村,原名滕伯德·拉伊。祖上务农,有少量的土地。他 8岁丧母。父亲在邮局供职,在他16岁时死去。他 5岁开始在农村上旧式的学堂,攻读波斯语和乌尔都语,后转入正规小学。16岁时为负担一家的生活,充当家庭教师。19岁开始在公立学校当教员,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通过自学取得学士学位。1921年响应甘地的不合作运动而放弃公职,在贝拿勒斯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并先后主编《时代》、《荣誉》、《甘美》、《天鹅》和《觉醒》等杂志,创办“智慧之神”出版社。1936年4月主持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第一次大会。同年10月8日逝世。

普列姆昌德一生创作了15部中篇和长篇小说(包括未完成的两部),约 300篇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论文著作、电影剧本、儿童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早期他用乌尔都语写作,1915年前后开始改用印地语写作。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热爱祖国》出版后遭到英国殖民当局查禁,书被烧毁。1932年他的短篇小说集《进军》又遭到查禁。191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服务院》是他的成名之作,被誉为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这部作品描写一个妇女由于没有陪嫁,不能嫁到体面的人家;后又被丈夫遗弃,沦为妓女,受尽歧视和欺凌,最后在一所服务院栖身。小说揭露了索取嫁妆的恶习、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关系以及上层人士的虚伪等,表明了作者的现实主义的倾向。《博爱新村》(1921)是作者第一部写农村生活的小说,描写一个地主与官警勾结,横行乡里,鱼肉农民,为了争夺财产,甚至陷害亲属。小说提供了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广阔画面,但结局却违反现实,出现了一个理想的“博爱新村”,农民的处境得到改善,皆大欢喜。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里写了一个青年农民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向往俄国的工农政权。《妮摩拉》(1923)描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通过一个妇女的悲剧批判了封建制度。《舞台》(又译《战场》,1928)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写一个资本家企图抢夺沦为乞丐的盲人的一片荒地修建工厂,展开了斗争,最后乞丐死去,工厂终于建立在他的荒地上。作者描写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农村生活的破坏,刻划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形象。《圣洁的土地》(1932)反映了30年代初期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但斗争以妥协告终。《戈丹》(1936)是作者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何利原是一个自耕农,有几亩祖传的土地,他和妻子、儿女终年劳动、勉强可以温饱。何利有一个理想,就是买一头奶牛。由于他赊购的奶牛被毒死,宗教祭司、“长老会”的头人、警察以及其他管事的人乘机对何利多方敲诈勒索。后来何利又收留了未正式结婚而怀了孕的儿媳,更引起轩然大波。他不断受到打击、迫害和掠夺,由自耕农降到了半自耕农的地位,接着又成了雇工,后来竟不得不变相地出卖自己的小女儿。何利最后还想为孙子买头奶牛,他拚命作苦工,终于在刮热浪的一天昏倒,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而身后留下的20个安那也被婆罗门当作“献牛”(戈丹)的礼金搜刮而去。这部小说揭示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誉为印度农村的一部史诗。




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说,大多收集在题名为《圣湖》的 8部集子中。他的短篇小说写法各有不同,题材也非常广泛,涉及印度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各个方面,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歌颂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进军》,反对封建剥削的《半斤小麦》、《冬夜》,反映坚强的民族性格的《沙伦塔夫人》,批判种姓制度的《解脱》、《神庙》,揭露宗教虚伪的《害人是天职》,反映妇女悲惨的命运的《老婶娘》,鞭挞封建贵族的历史小说《棋友》,刻画儿童性格的《开斋节的会礼地》,歌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咒语》,讽刺资本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彩票》等等。它们通过人物性格的刻划或曲折的情节,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批判。

普列姆昌德还写了不少政论、杂文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他强调文学要写真实,不能脱离时代生活;它的任务是为被压迫者向社会提出辩护和申诉,作家应该成为人民的代言人和律师。他认为文学和伦理学同样都为了改变人的心灵,而后者是诉诸人的理智,前者则诉诸人的良心。他还要求作家为民族的独立而斗争。

普列姆昌德早年赞成“圣社”(雅利安社)的宗教改革和社会改良的主张,但他认为首先要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因而拥护甘地主义和甘地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后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他逐渐倾向社会主义。他的文学创作中的反帝反封建的倾向也逐渐加强。他在印地语文学中所取得的成就,对不少作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于1953年开始翻译介绍他的作品,先后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变心的人》、《半斤小麦》、《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戈丹》、《妮摩拉》、《舞台》等。




参考书目
    亨·勒赫巴尔:《普列姆昌德的生平和创作》,德里, 1951。拉·维·谢尔马:《普列姆昌德和他的时代》,德里, 1955。伯·古伯德:《论普列姆昌德》,新德里,197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382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