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概况是什么?

中国商业概况是什么?,第1张

中国商业概况是什么?

[拼音]:Zhongguo shangye gaikuang

[外文]:survey of the commerce in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商品流通的发展变化,以及1979年以来进行的流通体制改革的概况。

流通规模和速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内统一市场。这个市场是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稳定增长的市场。30多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305亿元,比1952年增加14.55倍,平均每年递增8.67%。1979年以来,由于调整了农业政策,协调了轻、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合理安排了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较大的提高,商品流通扩大很快。以1985年同1980年相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年递增1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为11.2%)。在中国,农村市场是国内的主要市场。过去城乡零售额的增长相接近,而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1981~1985)农民现金收入有较多的增加。城市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年递增13.5%,而农村则达16.2%,大大快于城市。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社会商业机构也有很大的发展,零售商业、饮食业和生活服务业的网点由1980年的 202.2万个增至1985年的1067万个,增加4.27倍;职工由926.8万人增至2526.3万人,增加1.73倍。

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中国的商品流通体制是在50年代形成的。当时商品生产和供应不充沛,为了控制货源,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采取了集中管理和统一分配为主的办法,形成了以行政方法为主,基本上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商品流通体系。1979年以来,中国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进入交换的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都比过去丰富得多,原来的商品流通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针对原有体制的弊病,国家提出了建立一个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和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的改革目标,初步进行了一些改革。

国营商业掌握着主要货源,负有调节市场供求,引导和促进生产,保障供给,繁荣经济的责任。它对于保证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在保障国营商业的巩固和发展的同时,为了适应国内生产力水平不高、各地区和各部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大力发展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充分发挥它们灵活多样的经营特点,以吸收更多的人就业,并为商品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各种服务。1985年集体商业网点比1980年增加90.7万个,人员增加 560.9万人;个体商业增加801.7万户,1132.1万人。集体商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2%上升为37.1%,个体商业由0.7%上升为15.3%,全民所有制商业所占比重由84%相对缩小为40.4%。

为了改变流通渠道单一的情况,国家一方面调整了工商关系,由过去的统购包销为主,改为统购、计划收购、订购、选购、经销、联营、代销等多种购销形式,注意发挥生产企业在自销商品方面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放宽了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取消了统购、派购,实行合同定购和议购,完成国家收购任务以后的主要农副产品及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上市。凡允许上市的农副产品,各种经济性质的商业单位和农民都可以从事远途运销。工农业产品通过多渠道流通扩大了销售,既有利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又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对商品流通的计划管理,国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调整和减少统购、计划收购、订购的品种,把更多的商品纳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1985年商业部管理的指令性计划商品12种,指导性计划商品11种,共23种,其中农产品 9种,工业品14种。其他更多的商品则实行市场调节,从而使花色品种规模繁多、需求多变的商品,由产销双方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灵活生产经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为了使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货畅其流,改变过去商品流通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过多以及地区封锁、城乡堵塞的现象,1982年以来,根据“少环节、开放式”的要求,对于一地有多套批发机构的,进行合并或联营,允许基层企业自选进货对象自行采购,以减少流转环节。对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则实行“按商品分工、城乡通开”的体制,国营商业可以下乡设点或流动推销工业品,供销社也可以进城设点或流动推销农产品。从1984年起,各地开始以中心城市和农产品集散地为依托,开设工业品和农产品贸易中心与批发交易市场,发展横向的经济联系,使城乡商品的交流更加畅通。

商业企业的管理

1982年开始,国家在国营零售企业中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营责任制的试点。1984年,全面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责任制。对集体商业企业则恢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的制度。1983年,供销合作社恢复为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业,恢复了原来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为了密切同农民的关系,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1984年,通过扩大农民股金,改变人事和劳动工资制度,扩大经营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集体所有的合作商业。

为了适应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商品流通,除了商品流通体制必须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外,商业本身也必须进行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包括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包括商品交易、商品储藏运输、信息传递等)所需设施的建设,引进必需的新技术;另一方面要结合国情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同时培养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人才,提高商业企业素质,以适应商品生产大规模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45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