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学堂是什么?

船政学堂是什么?,第1张

船政学堂是什么?

[拼音]:chuanzheng xuetang

中国清末最早的海军学堂。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亦名求是堂艺局。奏遣江西巡抚沈葆桢为船政大臣,聘宁波税务司法国军官P.M.日意格和退伍军官P.A.德克碑为正副监督,总管船政局及所属各单位事务。学堂分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习法文,亦称法文学堂,学造船;后学堂习英文,亦称英文学堂,学驾驶、管轮。学习期限五年。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两学堂均重视生产实习,有的船舰由前学堂学生自行设计监造。后学堂练船至南洋一带时,华侨为祖国有舰只远航而兴奋落泪。学校教育体制都按照英、法海军学校成规。沈葆桢又令课外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教师聘自英法,订有教学要求及服务规约。招生对象是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十来岁之少年。学生称“艺童”,学额初定60名,后改为140余名,1872年包括绘事院生及艺徒在内共300余名。毕业后授予水师官职或充监工、船主,有的留校任教或派赴出洋。船政学堂为中国培养了不少早期的海军科技人员,对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光绪元年(1875)日意格返法,沈葆桢派毕业生随同赴法学习。1876、1881、1885及1896年曾四次派遣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驾驶及造船。1876年的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为中国派遣留欧学生之始,其中严复、萨镇冰等都是清末民初知名人士。中法战争中为祖国效力的该校毕业生许寿山、叶琛、陈英,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均壮烈牺牲。又1867年沈葆桢根据日意格的建议,招收青年,学习制图,成立马尾绘事院,内分两部:一部习船图,一部习机器图,学生称“画图生”,课程有法文、算学、量绘及船机概要等,学生不定毕业年限。1868年又招收15~18岁的青年,随同“洋匠”,边工作,边学习,名曰“艺徒”,其宿舍称“艺圃”。艺徒待遇与学堂“艺童”及绘事院生大致相同。艺成后充工头或工程师。船政局保送毕业生出国时,亦有绘事院生林日章、“艺徒”裘国安等在内,是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留学生。1884年中法战争,学堂损失惨重。1890年以后,船政由闽省疆吏兼管,经费支绌,学校衰落。辛亥革命后,前学堂改名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名海军学校,绘事院改名图算所,艺圃改名艺术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45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