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语是什么?

独龙语是什么?,第1张

独龙语是什么?

[拼音]:dulongyu

[外文]:Derung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又名俅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使用人口约 1万左右。分独龙江和怒江两个方言。在国外,称日旺或怒,分布于缅甸北部。独龙语(以贡山四区龙拉村话为代表)的特点如下:

语音

(1)单辅音声母有28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两套,无清送气音。固有词中擦音一般只有清的,没有浊的。唇齿清擦音和舌尖前浊擦音只出现在汉语借词中。有5个腭化辅音和8个唇化辅音。有14个复辅音,主要由基本辅音和后置辅音l、惏、妱 结合而成。

(2)有 132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7个,复元音韵母9个,元音韵尾只有i,带辅音韵尾的韵母有 116个。带韵尾的主要元音分长短,单辅音韵尾有 p、t、k、妱、m、n、嬜、l、惏9个,还有3个复辅音韵尾m妱、n妱、嬜妱,只出现在形态变化中。

(3)有3个声调:55、53和31,但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

(4)有较丰富的语音变化现象,常见的有辅音交替、辅音或元音同化、元音脱落等。

语法

(1)以词序、助词和形态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在指人名词后加助词mɑ55表示复数。在亲属称谓名词前加不同的前加成分(由人称代词缩减而来)表示人称领属,加人称领属前加成分的名词还可以再被领格代词限制。在名词后加后加成分慯ǎl53表示该事物较小、较可爱。

(3)量词比较丰富。数量词组限制名词时其词序为:名词+数词+量词;修饰动词时其词序为:数词+量词+动词。

(4)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复数人称代词作定语时,韵尾由鼻音变为同部位塞音。人称代词作主语出现在带间接宾语的句中时,不带韵尾的要加-i韵尾,带韵尾的韵母主要元音一律变长元音。疑问代词重叠(双音节疑问代词只重叠第二音节)表示复数。人称代词重叠(双音节的重叠两个音节)表示反身。

(5)动词有人称—数和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都用形态手段表达。第一、二人称用人称代词的缩减形式作前加成分或后加成分加在动词词根前或后。 第三人称用零形式。 由于动词词根的主要元音及韵尾的不同情况,动词加表示人称范畴附加成分时还发生不同的语音变化。动词人称变化除与主语发生一致关系外,在一定条件下还与宾语及其定语发生一致关系。体分将行体、 进行体、 已行体和完成体 4种,都在动词后加附加成分表示。将行体加pa嬜55wɑ53,进行体加d懍ǐn53,已行体加lu嬜55,完成体加b嚕31。态分自动态、使动态和互动态 3类,自动态在动词词根上加后加成分嶃嚕表示,使动态和互动态分别在动词词根上加前加成分s嚕和ɑ31表示。 式分疑问式、命令式、祈求式、否定式等。疑问式、命令式、否定式分别在动词词根上加前加成分mɑ55、p嚕31、m嚕31表示;祈求式分两种,祈求等二人称允许第一人称施动时在动词词根上加后加成分ni嬜31、嶃in31或n嚕31,允许第三人称施动时加前加成分lɑ55。方向范畴有向心方、 离心方、向上方、向下方4种形式,都在动词词根上加后加成分表示。 向心方加惏ɑ53、惏ɑi53或惏ǎt55,离心方加di31,向下方加扷ǎ妱,向上方加lu嬜31。动词的名物化由动词词根加后加成分sɑ55构成。

(6)动词和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时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如都有人称、数、体、态等语法范畴,但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形容词可用重叠方式表示性质、程度加深。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形容词作定语可不加后加成分,动词作定语必须加名物化后加成分等。

(7)助词比较丰富,可分结构助词、定指助词和语气助词 3类,结构助词又分施动、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 6种。定指助词只有一个n嚕31,但用得广泛,除表示定指外,还兼表语气的停顿。语气助词可分为疑问、推断、叮咛等类。情感词很丰富。

(8)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名词、代词或性质相同的词组作定语在中心语前;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在中心语后,多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在中心语前;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如果中心语后已有定语,则在中心语前,如果中心语后没有其他定语则在中心语后。

词汇

(1)大多数是单音节词或单音节词根复合而成的合成词,多音节的单纯词比较少。

(2)构词方式有附加法、合成法、拟声法和四音格 4类,其中附加法以添加前加成分为主。构词前加成分很丰富,共有24个,一部分是由复辅音的前置辅音分离出来的,另一部分则是实词虚化的结果。构词后加成分较少,但构词能力强。合成词有联合关系、修饰关系、主谓关系和支配关系 4类,四音格词很丰富。

(3)借词来自汉、藏、傈僳、缅甸等语言,约占词汇总数的10%,其中汉语借词约占借词总数的80%。

参考书目
    罗常培:“贡山俅语初探”,《国学季刊》第7卷第3期,北京大学,1952。孙宏开:《独龙语简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46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