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是什么?

拉卜楞寺是什么?,第1张

拉卜楞寺是什么?

[拼音]:Labuleng Si

[外文]:Lhabrang Monastery

中国佛教寺院。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 0.5公里处。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面南,总占地面积86.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是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寺鼎盛时期拥有僧侣3600余人。

寺的宗教体制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喜金刚、上续部、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藏族地区的寺庙,既是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又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各学院除习修佛教显宗、密宗教义外,还分别包罗藏文化的其他全部学科。六大学院之一的闻思学院,是全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的五部大论,即《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实际就是内明(佛教哲学)和因明(逻辑学)两个学科。医药学院除正常的宗教活动外,还专门研究藏医藏药并配制药方,培养藏医人才,设有门诊部和制药厂。时轮学院是依《时轮经》为基础而逐渐发展形成的风格独特的藏时轮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研究有关天文、历算等。喜金刚、上续部和下续部均属密宗学院,主要供奉喜金刚、金刚手大论、虚空瑜珈集密、布畏、胜乐等。

拉卜楞寺各类建筑充分体现藏族建筑风格,先后建有经堂 6座,大小佛殿48座。这些建筑,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共 5类。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见图)。




拉卜楞寺内珍藏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珍品 1万余件,各殿堂内 8米以上的大佛就有16尊,多为铜质鎏金,还有为数众多的铜造佛像、檀香木雕菩萨像、佛塔、法器等,这些珍贵文物多来自西藏、内蒙古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加以维修,成立文物管理处负责保护管理,1985年4月7日寺内大经堂被焚毁,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予以重建。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