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什么?

耶稣是什么?,第1张

耶稣是什么?

[拼音]:Yesu

[外文]:Jesus




基督教的崇拜对象。被奉为上帝的儿子,由圣灵感孕童贞女马利亚,取肉身降世成人的救世主。曾有人怀疑耶稣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认为耶稣实有其人者,包括基督教徒,一般认为他约于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4年间生于罗马帝国的属国犹太(后改为行省,在今巴勒斯坦)。公元30年左右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本丢·彼拉多判处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

记述耶稣的古代文献资料,绝大部分皆出自基督教产生后的宗教经籍,主要见于《新约》,尤其是4卷福音书。一般历史文献仅涉及耶稣之有无,而缺乏任何关于他的事迹和思想的具体记述。

名称

耶稣,又称耶稣基督。耶稣为希腊文Iesous的音译,出于希伯来文Jeshus(古式作Joshua),意为主是拯救。为犹太人中流行的人名之一。基督为希腊文Christos的音译,希伯来文作mashiah(汉译弥赛亚),意为受膏者,指上帝敷以圣膏而派其降世的救世主,本为尊称,后常与耶稣连称。

新约所记耶稣事迹与思想大要

(1)出生与受洗。关于耶稣诞生及幼年的记载,见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后据此衍化为圣诞节的传说。《新约》其他部分对此事都没有任何论述。四福音书中成书最早的《马可福音》,则以耶稣30岁时受施洗约翰之洗为起首。1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对施洗约翰的事曾有记载。他说施洗约翰是个“义人”,“他号召犹太人遵循义路,叫人人对待邻人要公道,在上帝面前为人虔敬并要前来受洗……”(《犹太古事记》第18卷第 5章)。耶稣受约翰之洗亦见于“马太”和“路加”,可见此事在早期基督教的口传材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晚出的《约翰福音》中未提耶稣受洗于约翰的事,而仅说约翰给耶稣作见证,证明耶稣就是那将要来的弥赛亚救世主。福音书称,耶稣在受洗时,真切感到自己是“上帝的爱子”。并觉得自己和一般人不同,与上帝有一种特殊的密切关系,到世界来负有一种特殊的使命。

(2)在加利利的传道。施洗约翰在群众中间有很大影响。他因指责当时的统治者希律王被捕入狱。约翰被捕后,耶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区开始传道。据《约翰福音》记载,在此之前他曾在南部犹太地传道。他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上帝的国近了,要悔改相信福音。耶稣所说的“天国”就是“上帝的国”。




(3)呼召门徒。耶稣深感他所进行的传道事业需要人们的帮助,因此呼召他所选中的12人作为门徒。最初的4个门徒是西门(又名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他们都是渔人。彼得的家在加利利的重要城市迦百农。耶稣以迦百农为根据地,把“天国的福音”传遍加利利一带。

(4)行神迹。耶稣除传道外,还行了许多神迹。福音书记载耶稣所行神迹,可分自然神迹(如呼斥风浪平息、使死人复活等)和治病赶鬼两类。基督教传统观点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子,施行神迹,足以证明他具有神能,同时救死扶伤,表彰上帝的慈爱。近代以来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或否定,而从新的角度作出各种解释。

(5)与当权者的冲突。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与当时在犹太教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冲突,主要是宗教见解的不同。例如耶稣声称自己有赦罪的权柄,而法利赛人中的文士认为这是僭妄。耶稣不同意法利赛人关于守安息日的烦琐教条。他在安息日为人治病激怒了一些当权者。耶稣同情被法利赛人称为罪人的下层民众,和他们一同吃喝,法利赛人因此更加敌视耶稣。耶稣自称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因此大祭司定耶稣为有罪,把他交给彼拉多,要求将其钉十字架处死。




福音书作者有意强调耶稣不是政治性的弥赛亚。有一次,群众要拥戴耶稣作王,他退到山上去了。但少数学者根据约瑟弗斯著作的斯拉夫文译本,认为耶稣及其门徒的活动,具有现实政治意义。耶稣的宣传激起广大群众要求民族解放,摆脱罗马统治的强烈意识,他的追随者确曾用武力反抗过罗马帝国。

(6)被捕、受死与复活。四福音书都以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受死与复活为结束。关于耶稣复活的传说,在基督教教义和神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福音书记述,耶稣生前曾几次预言他将要受难,第3天复活。耶稣死后第3天清早,人们发现他已复活,耶稣的门徒起初并不相信,当天晚上耶稣乃向门徒显现,后又多次向众人显现。

(7)上帝与天国的思想。根据福音书,“上帝是父”为耶稣的最重要思想。他曾以浪子为比喻:小儿子将父亲分给他的产业挥霍殆尽后醒悟,决心向父亲忏悔。父亲不仅没有责备他,而且为他设宴庆贺,说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耶稣以此说明上帝对世人的态度。

耶稣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上帝的国。一般《新约》研究者认为上帝的国特指“上帝的统治”。当时犹太人认为当上帝的国实现的时候,他们要从异国的压迫下得到解放,弥赛亚来临统治世界。耶稣理想中上帝的国不局限于犹太民族,而及于全人类;并且,它不是属于物质的,而是一种精神境界,有资格进入上帝国的是小孩子,是那些自感灵性贫乏的人,是那些为正义遭受迫害的人。关于耶稣的使命,除了宣告上帝国即将来临之外,他自己总结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关于舍命救赎众人之说,在福音书中仅此一处,其意义在学者中尚有争议。基督教把这一救赎思想,作为耶稣基督的最重要使命,称他为救世主。

(8)伦理观。耶稣伦理观的出发点是其宗教观。既然上帝是父,所以人类都应该是弟兄。耶稣斥责犹太教的民族偏见,他称赞一个因扶贫济困而被犹太教徒歧视的撒马利亚人。他认为人的生命比全世界的财富更宝贵,主张信徒之间要彼此相爱。耶稣没有制定道德规条,而只是讲一些原则,他将犹太教律法归结为“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认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非基督教方面的文献资料

与耶稣同时代的约瑟弗斯所著《犹太古事记》和《犹太战争史》,对1世纪犹太大事记述颇详。《犹太古事记》中有两处关于耶稣的记载,在18卷的一处为:“就在这时耶稣出现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可以把他称为人的话。……他是基督。由于我国领导人的告发,彼拉多判处他钉十字架。但是那些从起初就爱他的人们,不断尊崇他;因为他按照圣先知的宣示,又从死里复活,第三天向他们显现。”这段记载,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造的。因为约瑟弗斯是犹太人,不会相信耶稣是基督,即所盼望的救世主,更不会承认他“从死里复活”。也有人认为,原来约瑟弗斯在此处有一段关于耶稣的记载,后被基督教徒篡改。有的学者则声称,可以恢复其本来面目。该书20卷还提到1世纪 60年代初犹太大祭司亚那处决耶稣兄弟雅各之事:“亚那召集公会,把耶稣(又名基督)的兄弟和几个人传到公会面前,指控他们违法,把他们用石头打死。”个别学者认为这一段也属伪造。但多数人认为这段记载是可靠的。在早期基督教会中素来传称,耶稣的兄弟雅各严守犹太教规,生活非常刻苦,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新约》多处记载雅各的事迹,提到他是耶稣的兄弟,在这一点上与约瑟弗斯的记载相符;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历史上确有耶稣其人的证据之一。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115~117年间写的《编年史》中,也提到耶稣:“基督,由此该教因而得名,于提庇留统治期间,在总督本丢·彼拉多手下被处死。此种有害的迷信尽管一度受到遏制,不仅在其罪恶发源地犹太,而且也在天下万恶汇集并流行的罗马,又重新猖獗起来。”这一段贬斥基督教的文字,可以确信出自罗马人的手笔。根据研究拉丁原文的专家分析,塔西佗的行文有其独特的风格,是别人难以模仿的。专家们还根据这一段里的一些字句,推断塔西佗是根据罗马文献记载而写成这段文字的。《新约》不止一次记载耶稣如何被彼拉多钉十字架的事,与塔西佗所述相符,因此这段材料对于证明耶稣的历史存在,具有一定的价值。

犹太拉比文献也屡次提及耶稣,但绝大部分都是贬斥耶稣的话,而且这些文献的年代大都较晚,从3~6世纪不等。犹太学者克劳斯内尔从中搜集十几处提及耶稣的文字,加以考证。最早期的拉比文献很少提及耶稣的事迹,仅能知道历史上有过耶稣其人。早期拉比文献中的外传载有1世纪犹太拉比以利以谢的一段话:“有一次我在赛福里城的街上走,遇到拿撒勒人耶稣的一个门徒,名叫基法·塞肯尼亚的雅各。他对我说:‘你们的律法上写到不可把妓女得的钱拿到你上帝的殿里。用这样的钱修建大祭司的厕所是允许的吗?’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他。然后他对我说:‘这是拿撒勒人耶稣教导我的,因为这些钱是作为妓女的报酬得来的,就要作为妓女的报酬归还。从污秽里来的回到污秽的地方去。’”赛福里距所传耶稣的本城拿撒勒很近。史家认为这段早期外传的记载具有较大的价值。犹太教与基督教长期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耶稣的有无,而在于其是否为神子。犹太学者如克劳斯内尔与艾斯勒等人,从犹太教观点出发都否认耶稣是神子,但他们搜集了犹太文献中的大批资料,证明耶稣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参考文章

    耶稣与孔子、佛陀和穆罕默德有着哪些相异之处?宗教为什么说耶稣的教训不同一般?哲学宗教耶稣怎能同时兼有神人二性呢?宗教奉耶稣的名祷告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哲学宗教当耶稣的身体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他的魂灵也死了吗?哲学宗教利玛窦与耶稣会入华宗教耶稣是怎样拯救我的?哲学宗教耶稣是上帝吗?宗教耶稣有弟兄和姐妹吗?哲学宗教耶稣基督何时再来?哲学宗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475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