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是什么?

生产方式是什么?,第1张

生产方式是什么?

[拼音]:shengchan fangshi

[外文]:mode of production

人们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方式。人们为了生活,就要进行生活资料的生产。为了生产生活资料,需要有生产资料,从而需要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也就是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方式或样式。

任何物质生产,都离不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离不开二者之间的一定的结合方式,离不开生产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使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生产中采用什么样的劳动方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技术上和社会形式上如何结合,人们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生产,等等,都属于生产方式的范畴。

词源

K.马克思最初使用“生产方式”一词,是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指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生产方式。例如其中讲到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罗马奴隶的踏车又成了许多英国工人的生产方式,就是指使用踏车进行生产的落后方式。

在马克思和F.恩格斯于1845年至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提出:生产方式是“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这里关于“生产方式”的说明,已经不限于生产的技术方面,而且涉及到生产的社会方面。

马克思在1846年致Π.Β.安年柯夫(1812~1887)的信中,把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提了出来。他说:“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2页)。马克思在1847年《哲学的贫困》一书中也有同样的表述,而且对“生产方式”一词加了说明:“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同前,第1卷,第108页)。这里,把“生产方式”解释为“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那就是人们如何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方式。

含义

在1847年以后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在《资本论》中,生产方式一词使用得很多。在不同的地方,含义又不尽相同。

(1)指生产的技术方式或生产力。一种情况是指使用某种生产资料和劳动方法进行生产的方式。马克思常常把劳动资料(首先是生产工具)或劳动方法(如协作、分工等)或两者一起发生的变革,都称作生产方式的变革。例如,马克思在阐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时说:劳动者“不改变他的劳动资料或他的劳动方法,或不同时改变这二者,就不能把劳动生产力提高一倍。因此,他的劳动生产条件,也就是他的生产方式,从而劳动过程本身,必须发生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50页)。

另一种情况是指不同类型的生产方法或不同部门的生产方法。如手工业生产方式、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大工业生产方式、家庭劳动生产方式等,这是属于不同类型的生产方法;而工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等,则是属于不同部门的生产方法。

(2)指生产的社会形式。如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这种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又有不同的具体含义。一是指社会经济形态。例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二是指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总和,或是指经济制度中的某一方面,如所有制、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社会方式等。马克思曾强调说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决定作用。例如,他把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即雇佣劳动同资本的结合方式,视作“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同前,第47卷,第151页)。

(3)指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例如,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任何别的生产方式一样,不仅不断再生产物质的产品,而且不断再生产社会的经济关系”(同前,第25卷,第 985页)。这里讲的生产方式,就是物质产品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斯大林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论述了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内容。他指出: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社会制度变革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生产方式包括两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把生产方式同生产看作是相同的概念,认为“生产、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而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在中国,人们一般是根据斯大林关于“生产方式”的定义来使用这一概念,把生产方式解释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两者是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则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但生产关系并不是消极地适应生产力的状况,而是会对生产力发生积极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和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动和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原来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变成过时的、不再适合生产力的旧的生产关系。这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于是就会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即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从而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新的推动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在这种条件下,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而实现。

生产关系的变革,包括整个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和某些方面的局部性的变革两种情况。前一种变革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后一种变革是同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内部对生产关系某些环节的调整和改变。

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本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的历史经历了五种基本生产方式,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依次更迭并向高一级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原始公社生产方式

以十分低下的生产力为其物质基础。所使用的是石器工具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人们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采集和狩猎,并发展到从事原始畜牧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单独地去同自然界和野兽作斗争,而必须共同劳动。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里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对所生产的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

奴隶制生产方式

已经使用金属工具,并出现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之间的社会分工。它们形成了独立的部门并获得一定的发展。这时,已经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商品生产,并出现了商业。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已能生产出一定的剩余产品,因而为奴隶制剥削关系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同时又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仍然低下,每个劳动者所能提供的剩余产品为数甚少,剥削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产品,就要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较多的劳动者共同为自己劳动。这样就建立了奴隶制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劳动者──奴隶。奴隶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象牲畜一样,可以随时被主人打骂、出卖以至处死。人类第一次进入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对抗的社会。

封建制生产方式

铁器工具进一步发展和改善,农业、园圃业、酿酒业、制油业等生产继续发展,手工业作坊也不断扩大和增多。与这种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建立了农奴劳动制度。农奴由于有归自己使用的份地,并占有某些工具,从事个体经营,因而对劳动表现出一定的、为奴隶所没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并且不完全占有劳动者即农奴。封建主通过封建地租形式,直接剥削农奴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由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进而以电力代替了蒸汽动力,逐步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接连发生,目前正经历着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高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劳动者虽具有人身自由,但由于失去了生产资料,便不得不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从而作为雇佣工人同资本家相对立。资本家阶级通过经济的强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代替。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相适应,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是: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是不受剥削的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实行计划经济;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行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那时,旧的社会分工消灭了,人们获得了全面发展,劳动已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社会财富十分丰富。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就会实现。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