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为何不尊重女性

塔利班为何不尊重女性,第1张

塔利班为什么仇恨女人(塔利班为啥不尊重女性)

伊斯兰教禁止音乐,但我希望我们能说服人们不要做这样的事情,而不是向他们施加压力。”

上述表态是利班的发言人在当地时间8月25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做出的。

是不是有点“眼熟”?

这类似于早先关于妇女权利的塔利班声明——“妇女权利将在伊斯兰法律框架内得到尊重”。然后,发言人又说——“他们会按照伊斯兰法律生活,我们会很高兴,他们也会很高兴”。

阿富汗传统服饰和乐器。原来,阿富汗人和中亚其他民族一样,喜欢并擅长歌舞,女性的服饰也比较花哨。

很明显,这还是在用相对温和的语言,固执地坚持他们沿袭的老教学方法。未来如何“说服”人们放弃音乐,以及他们将如何解释伊斯兰法律对女性的限制,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毕竟20多年前,塔利班的一些恶劣做法让世人记忆深刻,也让很多阿富汗人感到恐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下图为1996年至2001年塔利班统治时期的“伊斯兰教法”中的一些条款。)

奇怪的是,如果你再对比一下,你会发现,这里塔利班再次重申“伊斯兰教禁止音乐”;然而,同样是伊斯兰文化圈,却产生了奔放性感的肚皮舞、悠扬的音乐艺术和大量描绘欢乐场景的波斯微型画。

这与伊斯兰教众多派别有关。

而且,在那些小毛上,你还可以继续分为小毛和小毛。具体我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你想把它们的关系和衍生的教义梳理清楚,可以出个专著,还是上中下卷的那种。

一般来说,不同的教派在传播教义时,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的统治要求,制定出自己独特的教义方法和相关标准,其中有温和的也有世俗的,有苛刻的,甚至有极端的。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阿拉维派是世俗派,可以去教堂庆祝圣诞节,后面的黑袍修女穿着基督教马龙派的袈裟。

在实践中,即使是那些条款非常严格的门派,也有一部分只会用来严于律己,不要对别人要求太高;

但如果换成其他教派,他们不仅严于律己,对其他人,甚至是其他教派或宗教信仰的人,也坚持同样的标准。而且,如果他们不通融,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人,堕落的人,没有信仰的人,被上帝抛弃的人,或者根本不是人的人。

结果,这种氛围形成了一些极端分子的温床。

例如,现代伊斯兰恐怖分子大多受到瓦哈比主义的影响。

这种瓦哈比主义起源于逊尼派的古汉巴利教派。

汉巴利主义教派的教义主要是以最严格的教义来要求自己,并不针对非教派。

而由此衍生出来的瓦哈比主义,却以“纯洁中的纯洁”为由,对他人要求极为严格。如果你不遵守他们的规则,你会被教训或者被消灭。

比如,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和阿富汗塔利班,后者现在声称已经与恐怖主义划清界限,都属于瓦哈比派。

以禁止偶像崇拜为例,曾经屹立了1500多年的两尊巴米扬大佛和巴米扬石窟剩余的6000多尊佛像就是典型——在瓦哈比派眼中,它们属于必须被抹去的“异教偶像”。

电脑还原了两尊佛像,西天取经的唐僧曾经路过这里,亲眼目睹了两尊雄伟的佛像,生动地描绘了唐朝的西域。

在塔利班遭受中国严重自然灾害,老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用大炮、火箭筒、炸药、地雷,无情地轰炸了半个月。一厢情愿地与两个石佛斗智斗勇,终于抹去了心中的“异教雕像”。

巴阳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如果真的包装成景点买门票买纪念品,肯定能振兴当地经济。

甚至,除了异教文化,他们对自己所谓的异端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敌视。

他们把禁止偶像崇拜和“禁止偶像崇拜”发挥到了极致,经常对其他穆斯林派别进行攻击、掠夺和屠杀。原因很简单。这些学校崇拜圣门弟子,崇拜先知,违背了圣经的原则。正因如此,瓦哈比派的激进分子数百年来一直试图破坏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墓。

于是,20世纪初,一些激进分子趁机动手,破坏了先知穆罕默德的圣墓、穆圣父母墓、穆圣女婿阿里墓和穆圣故居。

后来,即使沙特阿拉伯修复了圣墓,恐怖分子仍然试图动不动就重新轰炸圣墓。

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7月,一名恐怖分子在圣墓所在的先知清真寺门口被沙特安全人员拦下(如下图)。恐怖分子干脆直接引爆了他的炸d,当场炸死4人,炸伤5人。

祖先的墓地都要被一个个毁掉,更何况他们眼中的所谓“异教文化”。

当然,瓦哈比主义和恐怖主义不能直接划等号,但不可否认,极端保守的瓦哈比主义很容易滋生极端思想。

2001年9月11日遭到袭击的19人都是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信徒。

因为,一方面,他们主张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古兰经》里写的应该执行,《圣训》里写的应该执行,其他的都不能解释。

但上述文献中的很多内容都只是几点,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

典型的就是关于女性“遮盖身体”的条款。

《古兰经》上说,女人在公共场合要遮羞,要和男人不一样,让大家知道你是女人,要尊重你。

但用什么样的“屏蔽”,屏蔽到什么程度,却只字未提。

约旦王室的哈希姆家族是神圣的起源。在沙特占领麦加之前,他们是那里的谢里夫,但他们的家族非常世俗。

此外,《古兰经》中使用的古老而复杂的词汇使得经文很容易被解读成不同的含义,而对经文本身的解读通常需要知道它产生的语境,这是后人很难做到的。

而且,自古以来,经书解释权几乎一直掌握在男性法学家手中。

于是乎,这就给各个教派提供了一个玩空的大好机会,到了瓦哈比主义,就成了用罩袍遮脸的“教法”。

至于对音乐的态度,《古兰经》并没有直接提到禁止歌舞和音乐的内容。

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些教派脱离了前后文的语境,故意把经文中的一些话拿了出来,就产生了禁止演奏乐器和歌舞娱乐的相关规定。

他们认为歌舞是颓废的声音,会消磨意志,使人沉溺于享乐,甚至败坏道德,引诱犯罪,导致腐败。

同样,还有关于饮酒和衣着华丽的禁忌,等等。

其实很久以前,这些极端教派本来就比较小众,伊斯兰世界的大部分人,不管是贵族还是普通人,都活得远没有那么教条。

像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波斯萨非王朝等。虔诚的信仰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共存而不冲突。

土耳其肚皮舞起源于奥斯曼帝国的宫廷。

尤其是拥有话语权的统治阶级,他们自由地享受着一切世俗的享乐——奢华的衣服、狩猎、盛宴、爱情、饲养宠物以及欣赏音乐和艺术 # 8230;..

通过萨法维王朝的波斯缩影,我们可以领略到那些年波斯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庆祝、喧闹、放纵和奢华。如下图,一幅描绘花前月下男女约会的微型画,可以大张旗鼓地挂在大厅里。画中的波斯女性艳丽、坎坷、健康、自信。

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可以看看相关资料。女装的色彩和形式非常丰富,面料也追求轻薄飘逸的丝绸,在歌、舞、乐方面造诣很高。

13-14世纪,波斯微型画杂技女子。

相反,同时期的欧洲,尤其是西欧,受基督教影响,生活相对单调保守,尤其是音乐,被宗教牢牢禁锢,世俗音乐资源十分匮乏。

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已婚妇女坚持戴头巾,这被认为是遵守妇女道德的标志。

然而到了近代,当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在西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入侵面前失去光彩时,在反殖民的环境下,一些群体变得越来越保守——这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改革失败后形成了一些派别极端保守的宗教习俗——男人不准刮胡子、女人出门不准穿罩袍、除了经文以外不准唱歌跳舞、当众笑要打人等规定,逐渐确立为“教规”。

同样,女人在家蹲着让男人打骂,结婚不要笑,葬礼不要哭,不要穿好看的衣服,不准抽烟喝酒看电影打游戏 # 8230;都成了他们心中“认真纯粹”的生活方式。

中亚各民族都有崇尚歌舞、豪放欢乐的传统。

最后,让我们谈谈塔利班。

显然,瓦哈比主义倡导的是前面提到的“严肃纯粹”的生活方式。

目前,塔利班确实在某些方面主动迎合国际社会和国内舆论。

但是,他们对伊斯兰教法规定的一些妥协,更多的是为了争取合法领域和稳定的政权。

然而,遵守伊斯兰教法仍然是塔利班保持内部团结的基础。指望他们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贸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塔利班也可能出现信仰危机,甚至造成组织的崩溃。

然而,矛盾的是,一方面,塔利班说它将建设和发展阿富汗,但另一方面,它却试图一点一点地恢复以前的“伊斯兰教法”。别的我不想说,就看他们规定每天一点要做五次祈祷。单凭这一点将很难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

如果恢复以前的女教法限制,全国一半的劳动力会留在家里,只从事人口生产,不从事物质生产,别说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阿富汗,连吃饭都可能成问题。

而且,真的有人能有意识地坚持不玩乐,过一辈子“认真纯粹”的生活吗?

回想当年,拉登被“追杀”后,人们发现他电脑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外国电影、漫画、游戏 # 823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ms.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51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