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大鼓是什么?

胶东大鼓是什么?,第1张

胶东大鼓是什么?

[拼音]:jiaodong dagu

山东曲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过去多以艺人所在的县命名,如蓬莱大鼓、栖霞大鼓、荣城大鼓等。由于艺人都是盲人,又有盲人调之称。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胶东半岛抗日根据地组织盲艺人成立了胶东盲人抗日救国会,与胶东文艺协会共同举办训练班,帮助盲艺人学习政治,改革说唱内容。当时,北海剧团文艺工作者梁前光曾在蓬莱、福山、栖霞三县交界处的一些村庄负责盲艺人的业务学习,并向艺人学习说唱艺术,不断地汲取各县大鼓唱腔的精华,加以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梁前光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曾在胶东一带及济南、旅大、蚌埠以及河南邵县、永城等地随军演唱新编的曲词,深受战士和群众欢迎,被称为梁派大鼓。1949年,定名为胶东大鼓。

胶东大鼓分北、东、南三路。北路影响最大,流行于蓬莱、黄县、牟平、福山、烟台等地。最有代表性的是“梁派”,唱腔高亢挺拔,迂回婉转,善于运用唱腔的变化来表现各种人物。东路流行于文登、荣城、威海、乳山等县,有以荣城盲艺人彭润之为代表的彭派。彭派重声韵,曲调质朴。南路流行于海阳、莱阳、即墨、掖县、栖霞等县,有代表性的艺人是莱阳县的盲艺人徐尚厚。南路唱腔流畅优美,富有地方戏曲风味。胶东大鼓属于板式变化体唱腔结构。唱腔有起板、甩腔、平板、花腔、悲调、快板、反调快板、数板、落板、散板和烧纸调等。板腔的组织多种多样,往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需要而改变结构。其中起板只用在全篇的开始,平板是适于叙述的基本调,其他各种板腔都可通过落板来自由衔接。

胶东大鼓的传统曲目,短篇有《湘子上寿》、《诸葛亮打狗》等近60段,中篇有《紫金镯》、《蜜蜂记》等10余部,长篇有《呼杨合兵》、《天门阵》等10余部。梁前光新编曲词代表作有《儿童英雄李大鹏》、《上营战斗》等10余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64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