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中十大名人故居是什么?

江苏吴中十大名人故居是什么?,第1张

江苏吴中十大名人故居是什么?

01

东山惠和堂

惠和堂宰相府,位于陆巷中部,是一座古代官宦宅第建筑的代表作,更是我国明清时期大型群体厅堂建筑的典型,是明朝王鳌宰相故居。惠和堂占地8000多平方米,古宅进深五进,纵向三路并进,左右有备弄相隔,中轴线上有门楼、轿厅、大厅、主楼、女眷楼和后花园和住楼等;左轴线上有花厅、书楼、小花园和住楼(佣人等居住);右轴线上有茶厅、灶间、耳房等。

02

春在楼

春在楼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松园弄底光明村9号,江苏省苏州东山镇有一座雕花楼,以其雕刻精美、结构奇巧,被称为“江南第一楼”。它是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财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造的一座豪宅,由香山帮著名匠人陈桂芳设计,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5万银元,自1922年动工,历时3年才得以竣工的。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东山宝俭堂

宝俭堂占地6000平方米,是南宋左丞相叶梦得的故居,世世代代为叶氏后裔所居。解放后由政府托管,1980年落实政策归还时,已破败不堪。2001年由苏州市民许青冠、陆惠霞夫妇,为保护先前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个人出资购买了濒临倒塌的宝俭堂,耗资上千万元,历时四年,对宝俭堂進竹全面抢修,使宝俭堂恢复了当年的神韵。

04

木渎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古镇山塘街,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此弃舟登岸,入园游历。因而,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乾隆的民间行宫。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榻于此,留下了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他园林。清末,小隐园部分为一代'刺绣皇后'沈寿故居。

05

木渎严家花园

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的羡园,因园主严姓,故俗称严家花园。相传沈德潜曾于此植树栽花,初具园林雏形。清道光八年(1828),钱端溪于此筑园,堆山开池,构亭建榭,题名端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端园易主严国馨(严家淦祖父),经过修理增建,改名羡园。

06

木渎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 ,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冯桂芬故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冯宅分前宅和后园两部分,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前宅先存三进,分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在原园址废墟上重建,以池为中心,厅、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

07

木渎古松园

古松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宅第园林风格建筑,位于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08

甪直沈宅

沈宅是江苏苏州甪直镇的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建于1873年,距今有130年历史,原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现向游客开放的只属西部的720平方米,沈氏拥有众多的产业和财富,清末民初以来,俗语“沈半镇”就广为流传。宅内仪仗厅(摆放官帽、花轿等),现为甪直古镇保护成果简介展。这原是沈家便厅,招待一般客人的茶厅,现作为“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的展厅,在这里,将使我们沉浸于充满水乡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中。

09

甪直萧宅

萧宅位于和丰桥(中美桥)南约30米,中市上塘6号。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宅。此宅原系清代武举人杨姓所建,后售于里中望族萧冰黎,故称萧宅。萧冰黎在“五高”任教,为地方公益作出过贡献。其子萧乃震留学德国,其孙女萧芳芳是香港电影演员。现萧宅内设为萧芳芳演艺馆。

10

光福司徒

在苏州西南的光福有一个古迹司徒庙,司徒庙位于光福镇西的涧廊村东南,是东汉光武帝的大司徒邓禹的祠庙。又叫古柏庵、柏因社、柏因精舍。司徒庙始建年代历史未载,无以考证。现在的殿宇是清末民初重建。也叫邓尉庙,庙里有四株古柏,树龄近二千年,清柏碧郁苍翠,挺拔清秀;奇柏主干断裂,其腹中空;古柏纹理纡绕,古朴苍劲;怪柏卧地三曲,状如蛟龙,被雷劈开后的二个枝干完全离开了主干,但是都活着,并发出了新枝。四棵古柏树组合在一起,宛如一幅天然的古柏图。乾隆看后给四棵古柏树分别命名为:清、 奇、古、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78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