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瑟福,E.介绍

关于卢瑟福,E.介绍,第1张

关于卢瑟福,E.介绍

[拼音]:Lusefu

[外文]: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1937年10月19日卒于英国剑桥。1892年毕业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学院数学系,1893年在该校获数学和数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895年获得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是J.J.汤姆孙的研究生。1898年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任物理学教授。1910年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1919~1937年任卡文迪什实验室教授,并主持实验室工作。19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25年当选为会长。

卢瑟福1896年完成的磁性检波器研究,在无线电通信方面有重要意义。1899年和R.B.欧文斯一起发现钍射气(220Rn)。1902年卢瑟福和F.索迪在研究钍盐的放射性时发现,钍盐的水溶液中加入碱进行氢氧化钍沉淀后,新分离出的沉淀失去了原来钍盐的大部分放射性,而滤液蒸干后的残渣则显示出很强的放射性。但经过一段时间测量表明,氢氧化钍中放射性逐渐恢复,而残渣的放射性逐渐消失。经过多次重复和比较残渣与氢氧化钍的性质,他们认为钍的原子在放射性变化时变成了新的原子钍 X(224Ra)。这就是放射性衰变理论。他对道尔顿原子学说做了重大的修正,对各种放射性物质赋予特征半衰期的概念以表示它们的稳定性。后来他和同事又证明 α射线是氦原子核,镭盐中不断产生氦,确证了放射性原子的衰变本性。他对天然放射系中氡经过一系列衰变生成的产物(放射性淀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对放射性衰变系的建立起了主要作用。卢瑟福因研究元素衰变和放射化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了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07年他提出可以根据矿石中放射性核素的现存量和转变掉的量来测定矿石的年龄。1911年根据 α粒子通过金箔的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1919年发现了第一个人工核反应14N(4He,1H)17O。卢瑟福1904年获朗福德奖章,1922年获科普利奖章。主要著作有《放射性》(1904)和《放射性物质的辐射》(1930年和J.查德威克、C.D.埃利斯合著)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99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