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翅目介绍

关于革翅目介绍,第1张

关于革翅目介绍

[拼音]:gechi mu

[外文]:Dermaptera

昆虫纲的1目。咀嚼式口器;前翅鞘质,极短而后端平截;腹端多具钳状尾铗。本目昆虫俗称蠼螋。全世界已知约1200种,中国已知7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较少。

中、小型昆虫,体长而扁平。头部扁阔,复眼圆形,少数种类复眼退化,仅呈痕迹状,如蝠螋科;有些种类无复眼,如鼠螋科。触角10~30节,多者可达50节,线形。上颚发达,较宽,其前端有小齿。前胸游离,较大,近方形;后胸有后背板腹板较宽,除少数种类外,多具翅。前翅短,革质,末端多平截,无翅脉,左右翅在背中央相遇,呈直线形,不相重叠;后翅膜质,宽大扇形。基部的翅脉粗,围成2~3个翅室。臀域大,翅脉呈辐射状。静止时,后翅折叠隐藏于革质前翅下。足较短,跗节3节,具爪。腹部11节,常有8~10节露于翅外。第1背板与后胸背板愈合,基部几节背板两侧或有臭腺,能散发臭气;第11腹节背板形成肛上板和肛侧板。蠼螋亚目和鼠螋科的雄虫第8、9腹节背板不易看见,第1腹板通常不见,雄虫第2~9节腹板和雌虫第2~7节腹板明显可见。两性成虫的第10腹板均为 1对位于尾须基部的片状物。尾须1对。在蠼螋亚目中,尾须不分节,铗状。铗形常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化,甚至同种的不同个体,其铗形也可有差异。雄虫尾铗较雌虫发达、鼠螋属的尾须针状,不分节。铗状尾须可用于防御、捕食和求偶。雄性生殖器的形状常因种类不同而异。大尾螋科、蠼螋科均有2个阳茎,多数种类的雄虫只有一个阳茎(见图)。

发育属渐变态类。1年发生1代。卵多产,雌虫产卵可达90粒。卵椭圆形,白色。若虫4~5龄,外形与成虫相似、唯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雌虫有护卵育幼的习性。雌虫在石下或土下作穴产卵,然后伏于卵上或守护其旁,低龄若虫与母体共同生活。

本目昆虫多为夜行性,白天伏于土壤中、石块下、树皮上、杂草间。虽有翅,但很少飞翔。少数种类有趋光性。多为杂食性,某些种类寄生于其他动物,如鼠螋科的种类为啮齿类的外寄生生物。有些种类能捕食叶蝉、吹绵蚧以及潜叶性铁甲、灰翅夜蛾、斜纹夜蛾等的幼虫。

革翅目的分类系统,各学者观点尚不一致。一般根据复眼、尾须和翅的情况,并结合生殖器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分为三个亚目:蝠螋亚目(Arixenina)、鼠螋亚目(Hemimerina)和蠼螋亚目 (Forficulina)。蝠螋亚目和鼠螋亚目各含1科,蠼螋亚目目前有人分为6个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0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