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致病地理环境因素介绍

关于致病地理环境因素介绍,第1张

关于致病地理环境因素介绍

[拼音]:zhibing dili huanjing yinsu

[外文]: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of causing disease

地理环境中能引起或促进人体发生疾病的因素。根据它们的致病功能,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

直接引起人体疾病的地理环境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极端地理环境因素,如严寒、酷热、缺氧等。它们直接对人体起物理刺激作用,使人体产生应激效应,从而引起各种非传染性疾病。在高纬度和极地地区,以及高山高原地区,严寒的气候,可以直接使人体发生冻伤性疾病。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不足等极端的地理环境条件,容易使初上高原的人发生急性高山病(见高山病分布)。

(2)化学元素的地理分布异常。由于地质、生物、气候、土壤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化学元素在地表分布的区域分异。在山地,化学元素呈淋失趋势,当地居民容易发生化学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如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干旱半干旱的平原地区有利于化学元素的浓缩富集,居民容易发生化学元素中毒性地方病,如地方性氟中毒。被工业“三废”所污染的地理环境会发生和流行污染病,如镉污染引起骨痛病,汞污染引起水俣病(见地方病分布)。

(3)病原生物群落。在地理环境中,生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致病因素,其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直接引起各种传染病。各种自然疫源地是特殊的地理环境,由病原体、中间宿主和媒介昆虫等组成病原生物群落。病原生物群落决定着各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见自然疫源地)。

(4)精神因素。在人文地理环境中,精神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极大。长期的精神紧张或精神负担可引起高血压症。过度忧虑、精神压抑或强度的精神刺激会导致精神阴郁症、精神病等。

间接因素

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起间接作用的地理环境因素。它们往往是疾病发生的条件或诱发因素,在致病地理环境因素中,大部分都属于间接因素,如地形、地貌、气候、生物、土壤、水等。间接因素主要在两方面起作用:

(1)影响直接致病因素,促进疾病的发生。炎热多雨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各类蚊虫的孳生繁殖,所以热带亚热带地区盛行诸如疟疾等各种热带病(见热带病分布)。水、空气(风)和某些昆虫是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在人体疾病的发生中起着“桥梁”作用。没有这些传播媒介,传染病就无法蔓延流行。土壤、水体、草丛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生长、繁殖的场所,向外输送各种病原体,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2)影响人体对疾病的敏感性,诱发疾病的发生。气候变化,寒冷和炎热的刺激,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贫穷落后、文化教育低下、卫生状况不良、营养差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会降低人体的体质和抗病的能力,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战争、自然灾害等也可促进某些传染病的大流行。

疾病的发生有时是由单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多种因素称为复合因素。克山病的发生,除了环境中低硒这一基本因素之外,尚有其他因素,如微量元素失调和营养状况不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05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