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舍特,E.介绍

关于维舍特,E.介绍,第1张

关于维舍特,E.介绍

[拼音]:Weishete

[外文]:Emil Wiechert (1861~1928)

德国物理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861年12月26日生于德国的蒂尔西特,1928年3月19日卒于格丁根。1889年维舍特毕业于柯尼斯堡大学物理学系,1897年为格丁根大学教授。1900年他第一次在格丁根大学系统地讲授地球物理学。从1897到1914年,他和他的 4名学生策普里茨(K.Z╂ppritz)、B.古登堡、盖革(L.Geiger)和安根海斯特(G.Angenheister)在《格丁根学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地球物理学重要著作,对于地球内部构造、地震波走时,地震波传播理论和机械地震仪的理论等,都有很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是影响深远的,因此有格丁根学派之称。维舍特对于2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00年,维舍特设计制造成一种具有倒立摆的新型机械式地震仪,其特点是倒立摆的质量很大,有的达几吨重。此种仪器的创制,改进了当时的地震观测技术,至今仍在某些地震台使用。维舍特还同黑尔格洛茨(G.Herg-lotz)一起,发表了利用地震波走时计算地球内部波速分布的著名公式。维舍特是最早发现地球核的学者之一,并提出了地核是液体的假设。他和英国地震学家奥尔德姆(R.D.Oldham),曾先后对地球核的大小作出估计。不过他把地核半径估计过大(约5000公里),而后者的估计又过小(约2600公里)。1914年,古登堡发展了奥尔德姆、维舍特和策普里茨等人的早期的工作,发现地震纵波速度在深度为2900公里处有大幅度的减小,由此判定地核半径为3500公里左右。这个结果直到现在仍然是基本正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舍特研究了大气层中声波的传播问题。此外,他在地震勘探和大气电学方面也有所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0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