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休眠(植物)介绍

关于休眠(植物)介绍,第1张

关于休眠(植物)介绍

[拼音]:xiumian(zhiwu)

[外文]:dormancy (plant)

植物体或其器官在发育的某个时期生长和代谢暂时停顿的现象;通常特指由内部生理原因决定,即使外界条件(温度、水分)适宜也不能萌动和生长的现象。种子、茎(包括鳞茎、块茎)、块根上的芽都可以处于休眠状态。

意义

植物生活在冷、热、干、湿季节性变化很大的气候条件下,种子或芽在气候不利的季节到来之前进入休眠状态,可避免以生命活动旺盛、易受逆境伤害的状态度过寒冷、干旱等严酷时期。因此,对于高纬度冬季寒冷的地区和低纬度旱季缺水的地区,休眠都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种子休眠

许多植物种子脱离母体后即使有良好条件也不能萌发。原因有几种:

(1)种皮结构特殊,不透水和气,胚不能吸涨,因而不能进入活跃状态;

(2)果皮或胚中有抑制萌发的物质存在;

(3)胚未发育完全,或某些生理生化过程尚未完成。

苍耳、车前草和野燕麦的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其种皮不透气;豆科植物种子中的“硬实”不能萌发,是由于吸水和透气困难。

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包括:芳香油(如萜烯醇等);有机酸(如水杨酸、阿魏酸等)和生物碱(如咖啡碱)。这些抑制萌发物质存在于子叶、胚乳、种皮或果汁内。如西瓜、蕃茄的果实中就有萌发抑制剂,种子只有脱离果实后才能萌发。苹果种子的胚乳中有萌发抑制剂。将胚与胚乳分离,胚很快就能萌发。当种子内的萌发抑制剂由于内因或外因而浓度下降时,种子萌发不再受抑制,甚至被促进。这种休眠类型有一定的生态意义。例如沙漠植物的种子往往含有萌发抑制剂。种子只有经过降雨淋洗掉抑制剂之后才能萌发。这就保证了种子不致在缺水条件下萌发而死亡。

人参、银杏等的种子从母体脱落时,胚并未发育完全,某些木本植物的种子在收获时,形态已经成熟,生理上则尚未成熟。这两类种子在能萌发之前,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完成形态的或生理的后熟作用。对生理后熟可采用层积法(或称湿润低温砂藏法)即将种子与湿砂分层堆积在间歇低温下处理一定时期,使其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促进后熟,解除休眠。

芽休眠

使芽进入休眠的外因是环境因子的季节性变化,特别是温度和日长。温带植物的芽在冬季到来之前进入休眠状态,以抵御低温。但是诱导植物休眠的环境信号往往不是低温,而是低温到来之前逐渐缩短的日长。感受休眠信号的器官是叶子,而反应发生在苗端或芽上。有些植物如番红花、水仙、浙贝母、橡胶草和仙客来等不在冬季休眠,而在夏季休眠。在夏季到来之前,这些植物落叶,芽进入休眠状态。夏季休眠是这些植物对原产地夏季干旱炎热的适应,这种特性已成为一种固有节律,即使种植在夏季雨量充沛的地方,它们也依然按时进入休眠。

休眠芽的形态特征是节间短,外被数层鳞片。鳞片能防止失水和限制氧气进入。休眠芽中贮藏物质增多,水分减少,原生质胶体性质发生变化,代谢活动钝化;同时还合成某些特殊物质(如激素和生长抑制剂等);核酸、蛋白质和膜的成分也发生变化。

休眠的调节

1963年英国人P.F.韦尔林从欧亚槭中首次分离出能诱导芽休眠的化合物,称之为休眠素。后来证明它与美国人F.T.阿迪科特1963年分离出的促进植物器官脱落的脱落素是同一化合物,统一命名为脱落酸(ABA)。 脱落酸存在于休眠的或即将进入休眠的器官中,其浓度随休眠解除而下降。脱落酸维持芽休眠的作用可被赤霉素(GA)抵消。

生产上,可用一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处理来打破、诱导或延长休眠。例如用赤霉素和二氯乙醇蒸汽(用于果树)可以打破休眠。有的植物整株或一部分短时间(15秒)浸入温水浴(40~50℃)就可打破休眠。层积、磨损种皮、硫酸处理等方法用于多种休眠种子的播前处理。脱落酸可用来诱导休眠。顺丁烯二酰肼(亦称马来酰肼或青鲜素,简称MH)可延长马铃薯、洋葱和大蒜的休眠期,有利于贮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1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