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体动物门介绍

关于软体动物门介绍,第1张

关于软体动物门介绍

[拼音]:ruanti dongwu men

[外文]:Mollusca

动物界的第2大门,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 5部分(图1)

组成。因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所以通称贝类。本门动物有10余万种,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高山,到处可见。例如鲍、宝贝、田螺、蜗牛、蚶、牡蛎、文蛤、章鱼、乌贼等。

结构功能

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一些原始种类头部不发达,仅有口,与身体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无板纲;一些种类体躯完全包被于外套膜和贝壳之内,头部退化,如双壳纲也称无头类;一些比较进化的种类头部发达,生有触角和眼等器官,如腹足纲和头足纲。

足部

是位于身体腹侧的运动器官,随生活方式不同呈现不同形式:有的种类足部蹠面平滑、适于在陆地或水底爬行,如腹足纲;有的种类足部侧面扁,呈斧刃状,有利于挖掘泥沙,如双壳纲;有些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退化,如牡蛎科;也有些种类足萎缩,但有足丝腺,能分泌足丝,用以附着在外物上生活,如贻贝科、扇贝科等。在头足纲,足环绕头部,上面生有许多吸盘,并有一部分变态成漏斗,适于游泳生活。足部通常生有平衡器,有些种类在足的上部生有许多触手。

内脏囊

位于身体背部,包括胃、肠、消化腺、心脏、肾脏、生殖腺等内脏器官,为外套膜和贝壳所包被。

外套膜

是身体背部皮肤皱褶向腹面延伸面形成的一种保护器官,由内、外表皮、中间的结缔组织和少数肌肉纤维组成。外套膜与内脏之间有外套腔,外套腔内有鳃和口、肛门、肾脏、生殖腺的开口。外套膜的边缘构造很复杂,常具各种形状的触手,有的种类有外套眼。

贝壳

由外套膜分泌的钙质和有机质形成。大多数种类有1个贝壳,如腹足纲,掘足纲,也有不少种类有2扇贝壳,如双壳纲,很少数种类有8扇贝壳,如多板纲;也有一些种类贝壳退化,如一些裸鳃类。贝壳的形态随种类变化很大,是区分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贝壳由碳酸钙和少许有机质构成。一般分为3层:角质层,系由贝壳素构成;壳质层,或称棱柱层,占贝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壳底,或称珍珠层,由叶状的霰石构成,随动物的增长而加厚,富有光泽。

神经系统

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 4对神经节和与之联络的神经构成。脑神经节1对,位于食道背侧,派出神经至头部和体前部;足神经节1对,位于足的前部,派出神经至足部;侧神经节1对,位于体前部,派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脏神经节1对,位于体后部,派出神经至内脏诸器官。各对神经节之间有横的神经联合,各不同神经节之间亦有神经连索,这些神经节的排列和神经联合以及神经联索的长短随类别不同而异。原始的种类没有显明的神经节,神经系统主要由围绕食道的环状神经中枢和由它派生的 2对神经索构成,如双神经纲、单板纲。在腹足纲、双壳纲和掘足纲等较进化的种类,神经节分化明显;而在高等的头足纲,各神经节均集中在头部形成脑。

软体动物的感觉器官有触角、眼、平衡囊和嗅检器。触角的数目和形状各类不同:新碟贝有 2个口前小触角;腹足类前鳃亚纲有1对头触角;肺螺亚纲有2对触角,其中 1对大触角起嗅觉作用。后鳃类的嗅角、头足类的嗅觉陷,都与肺螺类的大触角相似。在双壳类,外套膜边缘、水管触手都有感觉细胞起触觉作用。

软体动物眼的构造,从最简单的色素凹陷直到复杂的具晶体和网膜结构的都有。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两侧,有的生于触角顶端。头部不发达或头部退化的类群无头眼,但石鳖类的贝壳表面有微眼,双壳类很多种类有外套眼。

平衡囊

除双神经类外,其他类群都有平衡囊,位于足部,左右各1个,由足部皮肤内陷而形成。原始的种类囊内具耳沙,演化的种类则具耳石,在耳沙或耳石的刺激下,动物能测定行动的方向和保持身体的平衡。平衡囊受脑神经节的控制。

嗅检器

是水生软体动物用来检验水流中沉积物质量和水的化学性质的器官,受脑神经节派出的神经控制。

消化系统

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肠、肛门和附属的腺体。口为一简单的开口或具较发达的肌肉。双壳纲口的周围有发达的唇瓣;头足纲有口膜;除双壳纲外,口腔内均有颚片和齿舌。在腹足纲,或是仅有1个颚片位于背面,或是有2个位于口腔两侧,在头足纲,有2个颚片分别位于口腔的背腹面。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排列成行的角质齿构成。齿舌的形态,包括小齿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因类而异,为区分科属的依据之一。口腔内有唾液腺的开口,口腔向下为食道,食道常形成嗉囊。食道也有附属腺体,如腹足类的勒布灵腺、毒腺等。食道向下为胃,胃通常为一花卵形口袋,其内壁有强有力的收缩肌。在腹足纲的被鳃亚目中,有些种类的胃壁生有咀嚼板。在裸鳃亚目中,有的种类具成行的几个质齿。在双壳纲的胃中,常有1个幽门盲囊,其中有晶杆。胃内有主要消化腺肝脏的开口。胃的后部为肠,胃肠之间常有1个瓣膜分开。肠的末端为直肠,有的种类在直肠内有附属的肛门的开口。

呼吸系统

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鳃是由外套膜内面的皮肤伸展形成的。鳃包括鳃轴和向两侧或一侧生出的鳃丝。鳃轴与动脉和静脉贯通,通过鳃的污浊血液即进行气体交换。鳃的数目和形态随类别而异,在单板纲为5或6对,多板纲为6~88对,原始的腹足类为1对,较高级的种类为1个,双壳纲为1对,头足纲为2对或1对。陆生软体动物在外套膜的一部分形成脉网密集的肺室,用以呼吸空气。

循环系统

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一般为开管式,但在较高等的头足类,动脉管和静脉管内的微血管联络成为闭管式。循环系统的中枢为心脏,心脏位于身体背部的围心腔中,有一个心室和根据类别不同有1个、2个或4 个心耳。血液中含血清素。仅双壳纲中的蚶和腹足纲的扁卷螺科有血红素。

排泄系统

软体动物的肾脏呈囊状,由具纤毛的肾管形成,肾管的一端与围心腔相通,另一端在外套腔中开口,不仅输送集于围心腔中的废物,而且能滤出血液中的废物一并排出体外。肾脏在单板纲为6对;在多板纲、双壳纲、原始腹足纲以及头足纲的二鳃类为1对;在四鳃类为2对;高等的腹足纲只有1个。除肾脏外,腹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的许多种类的围心腔壁上的腺体亦有排泄作用。腹足纲后鳃亚纲的肝脏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

生殖系统

软体动物的生殖系统由生殖腺、生殖输送管、交接器和一些附属腺体构成。生殖腺由体腔壁形成。生殖输送管内端通向生殖腺腔,外端开口于外套腔或直接开口于体外。软体动物有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之分。雌雄异体的种类包括多板纲、绝大多数的前鳃亚纲和双壳纲、头足纲等,它们有的通过交尾受精,有的将生殖产物分别排到水中受精。雌雄同体的种类包括无板纲、后鳃亚纲、肺螺亚纲以及少数的前鳃类和双壳类,它们大多通过交尾受精。

软体动物的受精卵是典型的螺旋型卵裂,由外包或内陷或由二者形成原肠胚,原肠胚形成后,很快发育为自由游泳的担轮幼虫。个别种类从担轮幼虫直接发育成成体,但大多数种类从担轮幼虫发育成面盘幼虫,然后才发育成成体。大多数的海产腹足类的担轮幼虫在卵袋中度过,一些前鳃类和淡水腹足类、肺螺类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都在卵袋中度过。在淡水中生活的蚌类,面盘幼虫特化为适应寄生生活的钩介幼虫,这种幼虫在鱼类的鳃、鳍或其他部位寄生,在鱼体上形成胞囊。幼虫从寄主身体获取营养,逐渐发育成成体,破囊而出,沉落水底营底栖生活。头足类的卵子分裂属于不完全分裂的盘状分裂类型,为直接发育。

生态

生态习性因种类而异。腹足类在陆地、淡水和海洋均有分布,双壳类只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其他类群则完全生活在海洋中。它们的生活方式有:

浮游生活

营这种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海洋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很薄或没有贝壳。有的种类足特化成鳍,如翼足类和异足类中的许多种。有的种类由足分泌一个浮囊携带动物在海洋中漂浮,如海蜗牛。由于它们是随波逐流的,所以分布范围与海流有密切关系,例如中国近海浮游软体动物的分布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很大,暖流势强时分布靠北,暖流势弱时分布靠南。

游泳生活

营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和鱼类一样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例如头足类的乌贼、q乌贼、鱿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胴部两侧产生鳍,靠漏斗喷水和鳍的作用可以迅速平稳地游动。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日月贝、锉蛤等)虽然不过游泳生活,但在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闭和外套触手的作用在海中作蝶式游泳。

底栖生活

绝大多数的软体动物营底栖生活。它们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上固着。有的种类营底上生活,例如鲍、蜒螺、田螺、织纹螺、红螺等在岩石或泥沙滩表面爬行;贻贝、扇贝等用足丝附着在海底岩石或其他外物上;牡蛎、猿头蛤、海菊蛤等用贝壳固着在海底外物上。有的种类营底内生活,例如很多双壳类(蛤、蛤蜊、乌蛤、撄蛤、竹蛏等)靠发达的足部挖掘泥沙,把身体整个埋于底内栖息,靠水管与底表沟通。许多穿孔种类在木材、岩石、贝壳、珊瑚礁等坚硬的底质中生活,例如石蛏、海笋、开腹蛤穿凿岩石、贝壳等,马特海笋和船蛆穿凿木材。

寄生生活

有的为外寄生,如圆柱螺寄生于棘皮动物腕的步带沟中;有的为内寄生,如内壳螺寄生在锚海参的食道内。

分类

本门动物共分8纲(图2)。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无板纲(Aplacophora)

多板纲(Polyplacophora)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掘足纲(Scaphopoda)

喙壳纲(Rostroconchia)

双壳纲(Bivalvia)

古列齿亚纲(Palaeotaxodonta)

隐齿亚纲(Cryptodonta)

翼形亚纲(Pteriomorphia)

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

异齿亚纲(Heterodonta)

异韧带亚纲(Anomalodesmata)

腹足纲(Gastropoda)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

后鳃亚纲(Opithobranchia)

肺螺亚纲(Pulmonata)

头足纲(Cephalopoda)

*** 亚纲(Nautiloidea)

┅内角石亚纲(Endoceratoidea)

┅珠角石亚纲(Actinoceratoidea)

┅菊石亚纲(Ammonoidea)

鞘形亚纲(Coleoidea)

可能归入软体动物门,但分类位置未定的有┅竹节石纲(Tentaculita)和┅软舌螺纲(Hyolitha)两纲(有┅为化石类群)。

意义

软体动物中有很多种类可以为人类所利用,有益于人类,但也有许多种类危害人类常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有益方面

(1)食用:海产的鲍、玉螺、香螺、红螺、东风螺、泥螺、蚶、贻贝、扇贝、 江珧、牡蛎、 文蛤、蛤仔、蛤蜊、蛏、乌贼、q乌贼、章鱼,淡水产的田螺、螺蛳、蚌、蚬,陆地栖息的蜗牛等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药用:鲍的贝壳(中药称石决明)可以治疗眼疾;宝贝的贝壳叫“海巴”,能明目解毒;珍珠是名贵的中药材,有平肝潜阳、清热解毒、镇心安神、止咳化痰、明目止痛和收敛生机等作用;乌贼的贝壳叫“海螵蛸”,可以治疗外伤、心脏病和胃病,以及止血;蚶、牡蛎、文蛤、青蛤等的贝壳也是中药的常用药材。从鲍鱼、凤螺、海蜗牛、蛤、牡蛎、乌贼等可以提取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

(3)农业用:产量多的小型软体动物可以做农田肥料或饲料,例如中国沿海出产的寻氏肌蛤、鸭嘴蛤、篮蛤等可以喂猪、鸭、鱼、虾,淡水产的田螺、河蚬可以饲养淡水鱼类。

(4)工业用:软体动物的贝壳是烧石灰的良好原料,中国东、南沿海各地有许多贝壳烧灰窑,为建筑用石灰提供一部分来源。珍珠层较厚的贝壳(如蚌、马蹄螺等)是制钮扣的原料。

(5)工艺用或装饰用:很多贝类的贝壳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富有光泽,绚丽多彩,各种宝贝、芋螺、凤螺、梯螺、骨螺、扇贝、海菊蛤、珍珠贝等是古今中外人士喜欢搜集的玩赏品。有些贝类,如蚌、贻贝、鲍、唐冠、瓜螺等是制作螺钿、贝雕和工艺美术品的原料。

有害方面

(1)对农业的危害:陆生的蜗牛、蛞蝓等吃植物的叶、芽,危害蔬菜、果树、烟草等;海洋中的一些肉食性种类,如玉螺、荔枝螺、红螺等,能杀害牡蛎、泥蚶等的幼苗,造成养殖双壳类的损失;一些草食性种类(如齿螺、锈凹螺、海兔等)常吃海带、紫菜的幼苗,是藻类养殖的敌害。

(2)人、畜传染病的媒介:在淡水和陆生的软体动物中,有一些种类是人类或家畜传染病的媒介,例如椎实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豆螺是中华分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扁卷螺是姜片虫的中间宿主,短沟蜷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人类的危害十分严重。

(3)对港湾建筑和交通运输的危害:海洋中的船蛆、海笋?仁亲糯┰淠静幕蜓沂ň拥闹掷啵杂诤Q笾械哪敬⒛咀秃8鄣哪尽⑹ㄖ加形:ΑL乇鹗谴院Q罄锏哪静奈:κ盅现亍S阶呕蚬套派畹闹掷啵ㄈ珀荼础⒛凋玫龋┏4罅扛阶旁诖祝梢杂跋齑坏暮叫兴俣取S行└阶派畹闹掷啵ㄈ缡伪础㈥荼础⒄痈虻龋┥钤谘睾!⒀亟⒑こУ睦淙此芟低持校梢远氯埽跋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2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