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辛格效应介绍

关于包辛格效应介绍,第1张

关于包辛格效应介绍

[拼音]:baoxinge xiaoying

[外文]:Bauschinger effect

塑性力学中的一个效应,指具有强化性质的材料由于塑性变形的增加,屈服极限(见材料的力学性能)在一个方向上提高,同时在反方向上降低。此效应是德国的J.包辛格于1886年发现的,故名。在金属单晶体材料中不出现包辛格效应,所以一般认为,它是由多晶体材料晶界间的残余应力引起的。包辛格效应可用中的曲线来说明。σε分别表示应力和应变。具有强化性质的材料受拉且拉应力超过屈服极限(A点)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AD段)。若在B点卸载,则再受拉时,拉伸屈服极限由没有塑性变形时的A点的值提高到B点的值。若在卸载后反向加载,则压缩屈服极限的绝对值由没有塑性变形时的A′点的值降低到B′点的值。图中OACC′线是对应更大塑性变形的加载-卸载-反向加载路径,其中与CC′点对应的值分别为新的拉伸屈服极限和压缩屈服极限。包辛格效应使材料具有各向异性性质。若一个方向屈服极限提高的值和相反方向降低的值相等,则称为理想包辛格效应。有反向塑性变形的问题须考虑包辛格效应,而其他问题,为了简化常忽略这一效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3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