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介绍

关于森林介绍,第1张

关于森林介绍

[拼音]:senlin

[外文]:forest

乔木为主体的植被类型。据中国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载“平土有丛木曰林”;森为“多木貌”,指生长着的大片树木。俄国林学家 Γ.Ф.莫罗佐夫 1903年认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随着生物学、生态学和林学的发展,对森林的认识又超过了上述范围。森林群落学、地植物学、植被学着眼于森林生物组成的植物区系和外貌结构,称为森林植物群落。生态学着重研究森林的结构(组成成分和配置关系)和功能(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即森林生态系统。林业经营上则较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把它看作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实体。全面认识森林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以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永续经营,对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演化史

根据地史记载,现代森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1)蕨类古裸子植物阶段: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3.5亿~2.85亿年前)和二叠纪(2.85亿~2.30亿年前),由蕨类植物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面积的滨海和内陆沼泽森林。其中鳞木和封印木高可达20~40米,径1~3米,是石炭纪重要的造煤植物。现在热带地区还有孑遗的树蕨。

(2)裸子植物阶段:中生代的晚三叠纪(2.3亿~1.95亿年前)、侏罗纪 (1.95亿~1.37亿年前)和白垩纪(1.37亿~0.7亿年前)为裸子植物的全盛时期。苏铁、本内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形成地球陆地上大面积的裸子植物林和针叶林。现在世界上尚存裸子植物近800种,中国有230多种,广泛分布于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丘陵山地。其中有许多是第三纪前后的孑遗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油杉、杉木、红杉、红豆杉、金钱松等。

(3)被子植物阶段:在中生代的晚白垩期及新生代的第三纪(约3000万~2000万年前),被子植物的乔木、灌木、草本相继大量出现,遍及地球陆地,形成各种类型的森林,直至现在仍为最优势、最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国有木本植物8000余种,乔木2000多种,是世界上森林树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分类

森林按其在陆地上的分布,可分为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在森林群落类型学中,按不同的分类系统,可划分出各种地域性的群系(一个区域性的顶极森林群落)、群丛(具有一定植物区系组成的森林群落)或林型。按发育演替又可分为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按起源可划分为实生林和萌芽林(无性繁殖林)。森林经理上将树种、测树因子、组成结构、年龄等基本一致,且与邻的森林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称为林分。按树种组成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按效益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等。按作业法可分为乔林、中林和矮林;按林龄可分为幼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按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等。

特点

森林不同于其他植被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1)分布范围广。森林约占陆地面积的32.3%(见森林地理)。由落叶或常绿以及具有耐寒、 耐旱、耐盐碱或耐水湿等不同特性的树种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森林(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布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山区、丘陵、平地,甚至沼泽、海涂滩地等地方。森林树种是植物界中最大的植物。由优势木构成的林冠表层一般高出地面十数米、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其强大的根系深入地下数米至十数米。一片森林的覆盖面积,可从数公顷至万公顷以上。

(2)物种丰富,层次结构复杂。森林中除建群种外,还有大量的植物包括各种乔木、亚乔木、藤本、灌木、草本、菌类、苔藓、地衣等(见森林植物)。森林动物从兽类、鸟类到两栖类、爬虫、线虫、昆虫,以及微生物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个体数量大,是森林中最活跃的成分。森林植物的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乔木层、亚乔木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以及跨越各层的层外植物垂直面和零星块、片等。它们具有不同的耐荫能力和水湿要求,各按其生态特点分别分布于相应的林内空间小生境或层片。从朝生暮死的低等植物到寿命最长的乔木树种,年龄结构幅度广,季相变化大。因此形成复杂、稳定、壮美的自然景观。

(3)生命周期和演替系列都很长。森林的主体成分──树木的寿命可长达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森林的演替系列也是植物群落中最长的。从原生演替的先锋树种(灌木)开始,经历发展强化阶段和相对稳定的亚顶极阶段,到成熟稳定的顶极阶段,通常要经过百年以上。如加先锋树种阶段的先期部分,则阶段更多,过程更长。即使在外力干扰后的次生接替,其一次树种更替的自然过程也要数十年。在阶段之间有相对的稳定。演替阶段越高,稳定性越大(见森林演替)。

(4)生产率高,物能流动系统完整。森林由于具有高大而多层的枝叶分布,其光能利用率达1.6~3.5%,远远高于其他植物群落(见光合作用、光合生产潜力)。森林每年所固定的总能量占陆地生物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的63%。森林的生物产量在所有植物群落中最多,是最大的自然物能储存库。同时,森林作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还具有最完善的营养级体系,即从生产者(森林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以及寄生和腐生动物)到分解者全过程完整的食物网络和典型的生态金字塔。

(5)用途多、效益大。森林物种(植物、动物)能持续地提供多种产品,包括木材、能源物质、动植物林副产品、化工医药资源等。同时在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保持水土、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温度和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等方面所提供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都远远超过其他陆生种群(见森林效益)。

参考书目
  1. 戴明勋等编:《古生物地层学》,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1985。
  2. S.H.Spuerr,B.V.Barnes,Forest Ecology, 3rd ed.,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80.

参考文章

  • 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森林和德国古山毛榉森林建筑与名胜
  • 别洛韦日斯自然保护区与比亚沃韦扎森林建筑与名胜
  • 辛哈拉加森林保护区建筑与名胜
  • 中国森林资源(forest resources of China)中国地理
  • 森林景观资源生态安全
  • 什么是森林覆盖率?生态安全
  • 森林旅游三忌是什么?保健养生
  • 《森林报》读后感6篇600字读后感作文
  • 森林景观资产生态安全
  • 比亚沃韦扎森林建筑与名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5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